新瑞贝·第23届全国印染行业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技术交流会召开
发表时间:2025-04-16      发表评论()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形成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4月15日,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主办、江苏新瑞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新瑞贝·第23届全国印染行业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技术交流会” 在上海隆重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卫林,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林琳、监事长陈志华、副会长董淑秀及其他非驻会副会长、副监事长等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印染企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地方协会领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工作者近30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以“科技引领 创新致远”为主题,围绕面料流行趋势研判与市场需求分析、功能性面料开发与生产实践、新型纤维面料染整加工技术、热点难点印花技术、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应用等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

  上午的会议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董淑秀主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致辞时表示,今年是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也是我国纺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迁的关键时期。

  他指出,印染行业作为纺织产业链中优化工艺与效能、实现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具有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典型特质,是产业链中技术创新最活跃、应用性科研成果最丰富、科技创新溢出效应最显著的产业。“十四五”以来,印染行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科技自立自强有力推进。对于今后印染行业如何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构建更高效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技术策源地,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二是深化协同创新,构建融合生态,赋能产业升级新格局;三是深耕质量创新,优化产品供给,推动产业价值链跃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卫林作“功能性面料开发现状与趋势”专题报告。他指出,功能性面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不可替代的原材料,高性能、舒适性、多功能、智能化、低成本和耐服役是功能性纤维与织物创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他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典型的企业案例,从纤维创新与性能挖掘、纺纱技术进步与纱线结构创新、织造技术革新、染色技术创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功能性面料研发成果,最后他分享了当前国际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并指出标准创新及牵引是促进企业技术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江苏新瑞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源杰作“纺织领域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在印染行业的应用”专题报告。他指出,生物基产品具有零碳、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等优势,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环境友好的生物基产品,各品牌商也正积极增加生物基材料的应用以减少碳排放。新瑞贝作为生物基产品供应商,可提供从浆纱、前处理、染色、后整理全系列生物基产品及工艺组合,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型工艺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美力城时尚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产品中心副总裁化高峰作“户外运动服装消费新趋势对印染面料新需求”专题报告。他介绍,2025年户外运动面料将呈现五大核心趋势:可持续材料渗透、智能交互技术爆发、多功能复合性能升级、文化符号与功能美学结合、健康导向场景细分。在技术层面,无氟防水涂层、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等创新将解决环保与性能之间的平衡矛盾,而菌丝体皮革和DyeCoo无水染色技术推动可持续突破。未来,户外面料将通过军转民技术转化和文化叙事设计重构产业价值,从功能防护转向“科技+情感”双重诉求,引领时尚与性能并重的新消费时代。

  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仁作“宏大智慧检测技术赋能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他介绍,当前,印染行业智能制造步入新的创新发展时期,印染装备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染色机、定形机自动化控制水平逐步提升,但因缺少关键工艺参数在线测控,无法有效在线管控织物质量指标,智能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宏大智慧基于印染厂对智能化、数字化装备需求的转变,近年来开展了系统性的产业创新,推出了系列高性能工艺检测装备,助力印染企业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品质、实现降本增效。

  Carhartt亚洲纺织供应链经理金茵作“工装面料开发与质量要求”专题报告。他指出,面料开发的主要目标是产品升级和品类创新,工装对面料的需求包括:轻量化、功能化、耐用性、美观性、易打理和可持续性。为确保面料获得更好的品质,一是要做到严格的产前质量管理,在面料生产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二是要保证面料品质的稳定性,工装在穿着过程中的摩擦次数可能接近或超过测试数据,这就要求面料质量要合格,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佛山技研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牟永乔作“DeepTEX纺织印染行业的AI未来探讨”专题报告。他指出,DeepTEX可应用于行业知识获取、产品质量管理、订单跟踪分析、生产工艺推荐、财务管理等多场景,目前技研产品已全面接入DeepSeek,构建了数据顾问、工艺专家、染整知识、故障售后、智能客服、运营分析等行业/企业大模型,通过自研的AI开发平台,深度融合企业业务系统,可覆盖生产优化、设备运维、质量管控等核心场景,精准赋能印染企业,为企业提供从智能基建到场景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许长海作“高端运动和户外服装面料对染料的多元需求及实现策略”专题报告。他介绍,高端运动和户外服装面料对防水透气性、耐磨性、耐候性、色牢度、环保性等具有较高要求,在涤棉织物染色过程中,传统分散染料存在对染液pH敏感、染色牢度低、染色流程长等缺点,青岛大学与蓬莱嘉信联合开发的UWA系列高性能分散染料在耐水洗牢度、耐泡水牢度、耐汗渍牢度、耐高温定形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同时染色pH值域宽,可用于涤棉织物一浴一步短流程染色,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可满足高端运动及户外面料对染料的多元需求。

  下午的会议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添涛主持。

  传化化学集团纺化事业部棉用硅油研究所产品研发工程师冯一峻以《纺织用有机硅功能化新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当代消费者的穿搭呈现专业功能化、场景多元化、运动风格化的趋势,改善穿着体验、赋予多种功能成为面料新的发展方向,这对面料印染加工过程提出新的要求:柔软整理稳定性要求升级,助剂应用向高效集成、绿色环保转变,特殊性能助剂需求增加。他随后详细介绍了传化绿色生物基硅油制备方案及涤纶高附着力聚酯改性硅油、耐氯牢度提升硅油的应用性能,并提出了湿摩协效牢度提升方案和缸中过软高稳定协效方案,在硅油新应用方面展开一些创新思考。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辛斌杰以《健康舒适纺织面料开发及染整加工技术》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当前消费者对健康舒适面料需求增加,但当前我国功能性面料开发仍面临着功能与舒适性矛盾、同质化竞争与创新不足、成本与环保压力等发展痛点,通过材料创新、结构创新和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是开发健康舒适纺织面料的主要技术路径。他详细介绍了抗菌纺织品、超双疏及自清洁纺织品、柔性可穿戴纺织品、智能湿热管理纺织品、热致变色纺织品等功能性纺织品的创新研发及性能,并分享了智能敷料、智能传感、油水分离膜、吸湿排汗服装等产业化应用案例。

  广东德美有机硅有限公司研发经理肖成贵以《超净嵌段硅油在纺织品柔软整理中的创新应用》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首先介绍了有机硅柔软剂的发展历程,他指出目前第四代嵌段硅油具有手感风格多样、乳液稳定性、渗透性、亲水性好,耐剪切、可回修、黄变低等特点,但也存在溶剂含量高、气味大等问题。他指出,德美公司研发的超净嵌段硅油新品具备合成工艺先进、无臭无味、高闪点、低环体、稳定性和相容性好等核心优势,他通过详细案例介绍了超净嵌段硅油系列产品的应用工艺和性能。

  苏州鑫海盛天纺织后整理有限公司/苏州龙德祥纺织面料科技有限公司AI智染顾问余宽亮以《AI技术赋能绿色低碳面料染整加工实践》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公司数智化系统整体架构,该系统通过智能配方、智慧中控、智慧染程、智慧定形、协同排产、智慧能源等赋能低碳面料生产,并分析了数智化系统给公司带来的直接价值。他通过分享智慧染程在锦纶面料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了智慧染程的关注重点和应用效果,他指出基于AI技术实现全流程管控是未来数字化染厂的发展方向。

  杭州美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纺织印染行业总监潘伟成以《智能仪表助力印染行业降本增效》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智能仪表在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成本、减少废品损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通过企业用水监测、蒸汽计量、pH自动检测等典型案例,介绍了公司仪表在纺织印染行业的应用。公司研发的IFD200上云神器可搭配多款传统仪表,具有一体连接、一扫上云、灵活可调、体积小巧、传输无忧、安全可靠等特点,可实现仪表数据实时掌握。

  浙江嘉名染整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浙江省企业研究院院长和技术中心主任施道妃以《多纤维多功能针织面料短流程染整技术》为题进行了分享。她介绍,阳离子改性涤纶、真丝、锦纶混纺面料传统染色工艺存在多组分纤维上色不均匀、不同染料同浴染色易凝聚、颜色重现性差、染色渗透性差、色牢度低等技术难点,公司创新研发的一浴染色工艺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与传统工艺相比,创新工艺在耐水色牢度、湿摩擦牢度、抗起毛起球性和平整度方面表现更好,生产时间缩短50%,水、电、汽消耗减少30%以上,污水排放量减少40%。

  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吕江龙以《完全不含双酚A/B/S/F/AF、苯酚高牢度环保酸性固色方案》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传统酸性固色剂普遍含有甲醛、苯酚、双酚等成分,存在环境风险和健康隐患,随着环保法规及国际品牌供应链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化,环保型酸性固色剂成为发展趋势。他详细介绍了公司两类高牢度无酚环保固色解决方案:织带用浸轧或连续染色类AF-450系列和染色用浸渍类AF-489系列,这两类产品都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符合各地区、各组织的环保法规要求和品牌商的环保指标,同时固色牢度提升性好、工况兼容性佳,处理后对织物颜色影响小。

  浙江越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爱义以《涤纶面料如何提升染色一次成功率》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染色一次成功率是印染企业生存的根基,与布面一次成品率相辅相成,通过规范化管理和技术应用可提高染色一次成功率。他通过介绍涤纶织物染色原理,深层剖析影响涤纶织物着色效果的主要因素,详细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得出结论:做好坯布检验管理是提升染色一次成功率的基础,保持平幅精练、预缩、预定形、碱减量、染色、后整理等生产工艺流程一致性是提升染色一次成功率的重要举措。

  上海安诺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冬以《聚乳酸面料染整新工艺研究与成果分享》为题进行了分享。他首先介绍了聚乳酸纤维的各项物化性能,并指出PLA纤维在自然条件下可生物降解,是一种环保型纤维;杂质少,前处理工艺简单;不耐高温,染色温度适用100~110℃;耐酸不耐碱,染色pH通常在4.5~6。随后他介绍了PLA纤维染色的浅色三原色和中深色三原色,并结合客户具体案例分析了PLA纤维染色性能。最后他分享了公司安诺可隆NPW系列生态环保型分散染料特性和染色性能。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印染总工程师高志超以《聚乳酸面料染色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聚乳酸纤维具有生物降解性、环保性、吸湿导湿性、抗紫外线性、抗菌防霉性、燃烧安全性等性能,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品牌客户需求,但聚乳酸纤维染色过程中存在染色不均匀、色牢度低、染色后纤维受损伤等问题。他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他指出,低温低损伤染色技术和智能化加工技术是聚乳酸纤维印染技术创新方向,利用聚乳酸纤维特性可进一步拓展其在服装防具、智能纺织品、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处理染色项目总监温明君以《“清洁”长车前处理助剂的研究与应用》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常规的硅酸钠或偏硅酸钠在前处理过程中易因用水硬度大而在长车设备上产生“硅垢”,影响织物手感和产品质量。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多功能前处理助剂强效净棉素RH-NB-1932具有极佳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非水溶性物质的分散系数,应用过程无“硅垢”产生,可实现“清洁”的前处理生产过程,特别适合用于酶堆复漂工艺,可在保证前处理效果的同时,大幅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废水COD排放,改善织物手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广东德润纺织有限公司印染高级工程师肖广智以《涤/天丝/氨纶混纺织物分散活性一浴法印花工艺》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涤棉混纺织物具有挺括、滑爽、快干和耐穿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涤纶和纤维素纤维结构差异大,染整加工较为复杂。他从坯布前处理、染料和浆料选择、关键技术与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再生涤纶/天丝/氨纶混纺织物分散/活性一浴法印花工艺,未来可通过进一步优化分散/活性染料组合、色浆稳定性、蒸化工艺提升印花性能。

  江苏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应用技术总工刘儒初以《涤/棉一步法染色及低尿素印花工艺》为题进行了分享。他首先介绍了公司研发的DPC系列活性染料在涤棉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中的应用,与传统两浴两步法工艺相比,该工艺生产时间可缩短35%,水耗降低44%,电耗降低52%,蒸汽用量降低35%,且不需要还原清洗和酸中和,综合成本节约600-800元/吨。PUF系列低尿素依存性活性染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粘胶织物印花工艺中可减少尿素用量70%以上,降低企业氨氮排放效果显著。

  本次会议得到了江苏新瑞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得到了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佛山技研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别支持。此外,广东德美精细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诺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美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也对本次活动给予了支持。

稿件来源: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