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1943年的上海第二印染厂被5.07亿挂牌转让,曾获评“上海工业战线八面红旗”
发表时间:2020-04-17    作者:Martin  发表评论()

  刚刚3.4亿转让了中国历史最久的上海第七棉纺厂有限公司的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达股份”)又出手一家老字号!

  今天(4月17日)晚间,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不低于经国资备案的评估值,公开挂牌转让持有的上海第二印染厂有限公司100%权益,截至基准日2019年12月31日,上述权益的评估值为5.07亿元。

  申达股份表示,本次出让标的权益系公司产业结构调整之需,有利于回笼资金、增强公司主营业务领域发展。经初步测算,预计本次权益转让的收益约为4.04亿元(未经审计)。

  公告显示,上海第二印染厂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0号,成立于1981年6月30日,注册资本5546.10万元,注册地点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0号,主营业务涉及印染布、服装、床上用品、市内货运、物业管理等。

  二印厂有限公司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其证载土地面积59391.00平方,房屋建筑面积56,179.00平方米,经历次动迁后剩余的土地面积45353.07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43737.70平方米。另由于原厂区内过道均搭建有棚及其他附着物等,均计算在产证的房屋建筑面积内,而由于这些棚及附着物均已老旧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现已全部拆除,已灭失的房屋面积为7714平方米,另外2008年10月又新建一幢无证办公楼4800平方米(其中部分为承租人扩建),现存的房屋面积为38600平方米。因此本次纳入评估范围的房屋面积为38600平方米。

  据悉,二印厂有限公司自2004年10月起已停止生产,本次交易不涉及人员安置问题。截至目前,二印厂对外出租面积为38,600平方米、租赁到期日为2024年12月31日,年均收入约为1020万元。

  申达股份称,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是以汽车内饰和纺织新材料业务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业务、以及纺织品为主的外贸进出口和国内贸易业务。本次出让标的权益系公司产业结构调整之需。公司下属二印厂有限公司现已停产多年,其租售比及资金利用率相对较低。基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本次出售二印厂有限公司100%权益有利于回笼资金、增强公司主营业务领域发展。

  经初步测算,若二印厂有限公司权益转让的成交价格为5.07亿元,预计本次权益转让的收益约为4.04亿元。

  第一纺织网记者此间查阅资料获悉,上海第二印染厂的前身为日本钟渊工业株式会社上海公大第一厂(上棉十九厂)附设的被服加工场,始创于1943年,至1992年末,有职工2117人;占地面积59391平方米,建筑面积44864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7554万元,净值4283.79万元;总产量6145万米,总产值2.64亿元,利税307万元,外销拨交4795万米,出口创汇3957万美元。

  其历史沿革如下:

  1943年公大第一厂被服加工场(日资)→1945年3月公大第一厂印染部(日资)→1946年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六印染厂沪东工场→1948年8月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七印染厂→1950年7月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

  主要产品:纯棉、涤棉及麻类、混纺等漂、色、花薄型织物,特阔漂色布及液氨整理布等。

  发展实录

  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商借军管之势,强行圈占平凉路以北、军工路以东的大片空地,先后建立军需的药化学部、食品加工部、被服加工场等公大第一厂的附设加工场。

  民国32年:被服加工场建成,占地面积101.63亩,加工军衣原料及军毯。

  民国32年4月:公大一厂日籍厂长榛叶晨次郎勾结军方,将英商怡和、纶昌两大公司的漂、染等机械拆运至被服加工场,并从日本运来部分设备,企图扩大生产规模。

  民国34年3月:因战局变化,仅建成漂、染两间厂房,安装1台铜板烧毛机、2台卧式煮布锅、1台水洗机、1台单面浆卧式烘缸等简单设备,奉命仓促开工,雇劳工约50人,改名公大第一厂印染部。

  民国34年8月:抗战胜利,公大一厂及附设工场由国民政府经济部接收。

  民国35年1月:公大产权归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接管。同年秋,印染部交第六印染厂兼管,正式挂牌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六印染厂沪东工场,从此与纱厂脱离附属关系。

  民国37年1月:正式开工,生产漂布和草黄布。同年8月,沪东工场又与第六印染厂脱钩,改名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七印染厂,实行独立经营。但因原料缺乏,管理混乱,1949年初,生产处于停顿状态。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市军管会派员接管,生产开始恢复。至12月底年产量已达1117万米。

  1950年7月:定名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全厂人数324人,产品有10多种漂、色、花布,年总产量已达1842万米。1953年,建立计划和管理责任制,在质量上解决漂斑、染花等技术问题。

  1955年,建立工艺技术和特品档案保管制度。1958年,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防缩机和香水花布,在印染工业中,首先摸索出亚氯酸钠漂白新工艺。二印厂被评为上海市工业战线八面红旗之一。

  资料图片:1956年6月,日本战犯在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参观,该厂助理技术员郭惠兰设计的新花样吸引了日本战犯的目光。

  20世纪70年代初,该厂利用杨树浦发电厂余热,成为东线热网单位,结束了烧锅炉的历史。

  1972年,小发电工程竣工,发电机容量为1500千瓦,不仅解决本厂用电紧张,而且为社会提供了电力资源。

  1975年,又建成曝气池、地下污水调节池等设施,基本完成第一期污水处理工程,三废治理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1977年10月,第一条涤棉染色线投入生产。1979年9月,全厂形成漂练、染色、印花、整理、成品五大生产车间和机动、雕刻2个辅助车间的格局。

  80年代,该厂在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方面投入大量资金。1980年,引进国内唯一的美国液氨整理专用设备。1983年,开始漂、色、花“狭改阔”工程,其中引进联邦德国电光机、日本照相雕刻等设备,改造主机42台,改扩建厂房1928平方米及相配套的污水处理工程。1984年,又分段改造2号涤棉前处理线,产品门幅由36英寸扩大到45英寸,成为纯棉、涤棉等漂、色、花全能型的印染企业。1987年,为增加1800毫米阔幅染色生产线和扩大液氨产品,投资1390万元,引进美国、联邦德国、瑞士等国的生产设备,翻建4495平方米的圆网、丝光机厂房。

  资料图片:上海第二印染厂的全自动雕刻连晒机

  至1990年初,二印厂已拥有5条前处理线,3条染色线,5台印花机及多种后整理设备;主要机械108台(套);辅助设备795台(套)。生产漂、色、花、特阔及军工特品等38个大类,150余只品种。产品80%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21草绿维纶防水布获国家银质奖,银河牌45×45支漂白涤棉府绸等22只品种获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14丝光细平布等27只品种获上海市优质产品奖。优质产品产值率为56%。1980~1982年,利润、税金3年均居全国印染行业之冠。1988年评为国家二级企业。至1990年,连续3年被上海市列为出口产值最多的10家企业之一。1991年10月,海螺牌印花纯棉高支府绸获国家金质奖。

  1992年末,有职工2117人;占地面积59391平方米,建筑面积44864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7554万元,净值4283.79万元;总产量6145万米,总产值2.64亿元,利税307万元,外销拨交4795万米,出口创汇3957万美元。

  2013年,申达股份企业资产管理中心投资700万余元将空置荒废的二印厂内的电力系统作了恢复,同年9月将厂区整租给了运和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其打造成为了一座错落有致、异彩丰呈的现代化服务业园区——运河湾。

  2016年,含上海第二印染厂园区在内的军工路地带被评为国家级双创科技产业示范基地,是目前上海唯一且首屈一指的产业带。(第一纺织网 martin)

稿件来源:本网专稿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