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港股和A股两地市场的拉夏贝尔新烦恼:扭亏
发表时间:2019-09-02    作者:王敏杰  发表评论()

  为了登陆A股,拉夏贝尔曾在6年内发起三次“攻击”。现在,这家成功登陆港股和A股两地市场的服装企业陷入又一场“战役”。

  8月28日晚间,拉夏贝尔的半年报正式公布:营收下滑9.78%至39.51亿元,净利润下滑311.2%至-4.98亿元。对于曾拥有过“高光时刻”的拉夏贝尔来说,这样的业绩同其已有的品牌影响力难以匹配。一时间,关于拉夏贝尔策略有误导致发展“失速”的言论四起。

  “2019年作为公司第三个10年的起点,公司正在经历大规模的战略收缩。”8月30日晚间,拉夏贝尔方面在给到《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回复中这样表示。

  事实上,业绩“变调”后的拉夏贝尔欲回归“正轨”。为此,其正在经历变革,具体举措包括关闭低效店铺、出售资产、聚焦高价值业务等。

  对此,一名服装行业人士向记者指出,拉夏贝尔“在打一场无形的硬仗”。凭借A+H股上市,其资本空间无疑较广,但时尚企业的转型需要看落地效果,更需要时间检验。“有时候决心和现实也会脱节。”他说。

  调整拖累业绩

  在服装行业,拉夏贝尔一度是平民时尚的代表。2014年10月9日,彼时被称作“中国版ZARA”的拉夏贝尔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9月,在多次闯关A股后,拉夏贝尔终于顺利登陆上交所。

  拉夏贝尔的亏损并非没有铺垫。在成为国内首家A+H股上市服装公司后,拉夏贝尔的利润就进入了下滑状态。

  财报显示,2017年,拉夏贝尔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9亿元,同比下降6.29%。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01.76亿元,同比下降2.58%;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下降132%,这是拉夏贝尔上市以后首度出现亏损。彼时,其提及的原因包括国内大众服饰零售市场持续低迷、公司直营店销售低于预期等。

  在这份最新披露的半年报中,拉夏贝尔对今年中期的业绩变化也作出了详细解释。其称,营收下滑在于公司主动实施了战略性收缩策略,报告期内持续优化线下直营渠道,关闭直营低效、亏损零售网点以减少资源的无效投入。此外,受公司战略性收缩策略影响、消费增速放缓以及实体门店客流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几个主要女装品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均超过 20%。

  至于亏损,拉夏贝尔称,是受到毛利率同比下降、销售毛利额对应减少、执行新租赁准则以及公司业务转型调整、降本增效等举措的实际效果尚未完全体现等因素影响。

  在门店调整上,拉夏贝尔显然下足了决心。截至2019年6月底,其境内零售网点数量为6799个,较去年底的9269个净减少2470 个,门店网点数量下降比例达26.65%。这意味着,拉夏贝尔的日均关店数量超过13家。

  在业绩不振的同时,拉夏贝尔还着手处理资产。如今年5月7日,拉夏贝尔曾发布公告称,为加快转型调整,公司拟出售控股子公司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05%股权,本次交易受让方为杭州雁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交易对价为2亿元。随着这一交易,七格格等线上服饰品牌也随之剥离。按照拉夏贝尔的说法,这一出售事项有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核心品牌。

  关店加处置资产,在拉夏贝尔看来,这是公司应对业绩下滑的聚焦策略的具体实施。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拉夏贝尔的烦恼还不止于业绩低迷。8月6日,这家公司发布公告指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邢加兴质押给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已低于最低履约保障比例,据称,该事项可能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

  对此,拉夏贝尔方面向记者指出,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邢加兴与质权人保持持续沟通。“公司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后续进展情况,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原策略不再匹配

  业绩的低迷和失控人的质押“爆仓”,将拉夏贝尔过往的发展裹挟至舆论的“暴风眼”。

  拉夏贝尔成立于1998年。其创始人邢加兴鲜少“抛头露面”,在诸多报道中,他均被描述为一个嗅觉灵敏且大胆的创业者。

  据悉,邢加兴并不出生在设计世家。1992年,20岁的邢加兴怀揣着几百块钱到省城福州买树苗。当时,一个职业培训学校正在招生,瞄准服装设计,邢加兴报了名,这一决定可以说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台资企业上过班,经历过创业的九死一生,从代理品牌到经营自主品牌,邢加兴的服装之路一度走得颇为曲折。坊间传闻,1998年,邢加兴向他人筹集了50万元的注册资本,拉上几名设计师和销售正式成立了拉夏贝尔。不过,记者并未就此得到拉夏贝尔方面的证实。

  拉夏贝尔方面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第一个10年,公司经历了艰苦创业的阶段;第二个10年,公司依靠全直营、多品牌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

  对于拉夏贝尔来说,其经历的第二个10年(2009年至2018年)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正是在期间的2014年,顶着“中国版ZARA”名号的拉夏贝尔成功登陆了港股市场。

  自上市以后,围绕着拉夏贝尔的一个关键词即是“并购”。2011 年之前,拉夏贝尔仅有3个女装品牌,门店数量为1841个。2012 年,其明确提出“多品牌、直营为主”的发展战略,陆续推出7m 和La Babité两个女装品牌,推出 POTE 和 JACK WALK、MARC ECK三个男装品牌以及8EM童装品牌等。2015 年以后,公司基本停止内部新培育品牌,主要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拓展新的品牌。

  拉夏贝尔方面也向记者坦言,2011年-2017 年,结合公司不断推出新品牌的需要,公司采取“多品牌、直营为主”的业务发展策略,从而实现销售规模不断增长,并在满足更多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增强公司整体与商场及物业集团的谈判议价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多品牌、直营为主”的业务模式也给拉夏贝尔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具体包括拓展新品牌需要投入新的、更多的经营资源;新品牌处于培育期会出现亏损,拖累公司当期利润;新品牌培育发展过程较长,对品牌运营管理团队的能力要求较高等。

  在拉夏贝尔看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过去“多品牌、直营为主”的经营模式面临人工、租金等运营成本日益增加的巨大压力。据悉,基于对过往发展历程的总结,事实上,拉夏贝尔已于2018年下半年着手相关改革举措。

  对此,服装行业独立评论员马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拉夏贝尔的情况同其发展阶段有关。“刚上市,有钱,看到外面的机会什么都想做。后来发现精力有限,只能聚焦做有限的事,收缩是必然的。”在马岗看来,拉夏贝尔当前售卖资产以及关闭亏损门店是明智的举措,“它要先做精做强,再做大、做多元”。

  四季度“上正轨”?

  无疑,拉夏贝尔正身处一场“颠覆”原有经营模式以扭转业绩的“硬仗”中,但不得不说的是,当前,中国服装市场增速并不理想。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18年-2019年可谓是海外快时尚品牌在中国销售发展的分水岭。H&M和GAP在中国的业务出现下滑,2018年全年销售分别减少3.0%和18.2%。Zara母公司Inditex的销售增速也开始放缓至9.2%,英国高街品牌TOPSHOP和 New Look在2018年先后宣布撤出中国,Forever 21也在2019年4月宣布退出中国。

  在此背景下,能否扭亏已然成为拉夏贝尔的核心关注点。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时尚企业决定转型调整后,在当年基本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需要在次年的下半年或者后年上半年才能看到改变的端倪。

  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拉夏贝尔方面曾指出,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预算目标为85亿元,营业利润预算目标为4.2亿元。彼时,其宣称要确保实现年度扭亏为盈的经营目标。

  此次公布业绩后,拉夏贝尔方面再度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2019年三季度,拉夏贝尔将继续实施线下零售网点优化策略,计划保留境内6000个以内的经营网点,提高单店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主营业务预计于第四季度进入较为良性的发展轨道。

  此外,拉夏贝尔表示还要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女装品牌,明晰品牌定位,构建差异化的品牌矩阵;同时,公司也将利用空白市场加速过季品消化与周转、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坚持改善资产及负债结构,平衡现金流。

稿件来源:国际金融报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