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植棉意向呈强势下滑态势,预计面积减少至5621万~4974.4万亩;
——如果播种之前目标价格补贴和9省补贴能够兑现,植棉面积会有变化;
——植棉业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
——新疆调减棉田面积466.5万亩值得点赞;
——加大科技兴棉力度,积极构建棉花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于2015年3月调查了川、湘、鄂、赣、皖、苏、冀、鲁、豫、津、秦、晋、新、甘、辽和吉15个省市区116个定点县、3490个定点农户,发布2015年植棉意向报告。
一、意向植棉面积缩减呈扩大态势
1、意向植棉面积减少两成多。3月全国植棉意向减幅扩大至21.4%,比2014年同期减幅扩大10.3百分点,比1月环比扩大6.5个百分点。据3月对125个优质棉样本县(团)、210个乡(镇)、410个村、3490个植棉户的监测结果(表1),持平户占35.8%,同比减少26.3个百分点;增加户占5.5%,同比减2.2个百分;减少户占45.5%,同比增16.8个百分点。预测意向植棉面积减21.4%,较2014年播种面积7151万亩(中棉所数据)减少1530万亩至5621万亩;较国家统计局6328.7万亩,减至4974.4万亩。另有13.2%农户意向尚处于观望、徘徊之中。
2、意向植棉变化特点。一是三大棉区植棉意向都呈减少扩大态势(表2),1月和3月长江减22.5%和41.6%,黄河减22.4%和33.1%;西北减7.8%和7.1%,徘徊面积占13.2%,其中南疆减3.9%和2.8%、北疆减13.2%和9.6%。二是各地都减。按减幅:3月甘减61.8%,苏减61.0%,津减56.0%,湘减48.7%、皖减44.1%、赣减42.3%,陕减37.9%、鲁减37.8%、豫减36.5%、鄂减32.1%、冀减26.1%、川减17.1%、辽河减11.6%、新减5.6%。
二、植棉意向减少原因
价格大幅下滑和收益大减是意向面积减少的主因。据监测,2014年植棉纯收益为负值。主要原因:一是籽棉售价降幅达到31.2%。去冬今春内地棉花市场极为清淡,当前仍有三成籽棉未出售,存在“卖棉难”问题。二是新疆棉田面积减少,这是目标价格试点改革希望达到的预期目标之一;当前有13.2%农户处于徘徊状态。三是如果播种之前目标价格和9省补贴能够兑现,植棉面积会有变化。
三、植棉业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加大科技兴棉力度,构建服务体系
1、新疆目标价格试点与其它9省补贴,正在执行中。据了解,新疆地方基本农户已发放补贴3次,60%按面积补贴265~270元/亩,40%按产量补籽棉0.68元/千克;兵团按产量随交售补贴,补贴职工籽棉1.6(机采)~2.1(手采)元/千克。另9省补贴2000元/吨,按种植面积补贴,山东补贴235元/亩,江苏补贴205元/亩,采用“一卡通”兑现。
2、一号文件有利因素。今年一号文件提出“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完善补贴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争取新疆棉花列入“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合理确定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降低大量原棉库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争取新疆棉田列入“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
3、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加大科技兴棉力度,积极构建棉花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棉油糖种植面积”是今年农业部的工作重点之一,“力争植棉面积5500万亩以上”仍需政策支持。通过科技引领提质增效,继续开展高产创建,重点抓好轻简育苗移栽示范。高产创建要注重品种、品质的结构调整,支持发展公益性、社会化的服务模式,力争破解棉花生产“四费”取得新经验,形成新模式。加大技术培训,总结新经验示范引导。
4、新疆调减466.5万亩棉田面积,值得点赞。明确调减风险产区、次适宜产区、残膜污染重的老棉田、水资源没有保障的新垦棉田,强制近几年来自牧场、草场、林地棉田的退出机制。调减这些风险劣质无效产能,有利提高全国棉花竞争力。
5、利用好两个资源。一号文件指出“完善粮食、棉花、食糖等重要农产品进出口和关税配额管理,严格执行棉花滑准税政策”,确保税收入库。鉴于原棉大量库存,2015年不宜追加配额外原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