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蔚:赚快钱心态下难出本土奢侈品
发表时间:2013-07-26      发表评论()

  中国制造企业似乎无所不能,小到苹果产品iPad,大到高铁、甚至世界领先的电信设备,生产的商品包罗万象,但却似乎生产不了一个自己的精致小手袋。

  没错,从Prada到苹果的全球顶级公司都把外包合约给了中国,但人们却很难找到哪怕是一个以质取胜的中国品牌。不仅奢侈品行业是这样,汽车、智能手机、家用电器等行业也不例外。

  两位中国艺术家就碰到了类似的麻烦。他们成立了一家叫做稀奇的高端礼品和服装公司,产品包括长着长长兔耳的姑娘,还有亚洲面孔的天使。这些艺术品在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以及香港连卡佛(Lane Crawford)百货店出售。

  向京和瞿广慈表示,今年早些时候,工厂送来的雕塑普遍存在裂缝,因此不得不淘汰约200件不合格作品,发货时间推迟了大约三个月。结果发现裂缝原因是原材料不稳定,尽管工厂称,已经从同一家供应商买了多年的东西。

  在中国要想找到高水平的工艺也是个难题,特别是像手表和珠宝这类复杂精巧的物品。2004年,法国人Guillaume Brochard联合创办了中国珠宝品牌麒麟珠宝(Qeelin)。由于在中国很难找到可靠的生产工坊,Brochard只好在法国生产中国风的珠宝。

  这位麒麟的首席执行长表示,成功的奢侈品公司虽然回报很高,但要成功需要花很长时间,所以中国聪明人对这一行感兴趣的人不多,因为中国的商业机会太多了。

  虽然中国的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但中国企业家创建奢侈品牌任重而道远。对奢侈品来说,渊源和传承非常重要,但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创建时间都很短。 “中国制造”这个标签往往对应的是廉价、量多、质量差。更何况,最新迈入奢侈品行业门槛的中国企业还要和众多全球品牌竞争,后者往往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不惜长时间赔钱。

  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教的法国马赛商学院主任Michel Gutsatz表示,中国企业希望在三年的时间内成功造就一个品牌,但树立一个奢侈品牌往往要15到30年之久。虽然奢侈品行业的成功企业净利润率会高达25%,但销量通常很低,而且这种成功是要花费多年心血才能建​​立起来的。

  不过中国品牌还是有它们的优胜之处。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富人对于本土产品更有兴趣。麦肯锡伦敦的一位合伙人Yuval Atsmon说,如果其他条件都一样的话,中国人还是偏爱中国品牌。

  在西方奢侈品公司,主要的工艺师会几十年做同一个产品,但中国劳动力市场没有这么稳定。根据咨询公司罗兰伯格的数据,中国劳动力市场每年有19%的人换工作,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只是5%。工人跳槽过于频繁,每次都要对工人重新进行培训,这使得技能难以积累,劳动效率下降。

  稀奇的瞿广慈说,西方社会是很稳定,但在中国,大家都想着赚快钱。这位艺术家说他做这个品牌并不是为了牟利,但他也承认,他们还没有创立稀奇品牌的时候,他已经和伙伴们兴奋地谈起了有朝一日上市的事情。如果想要提高品质,加大投资也是个办法,稀奇现在90%的毛利已经比爱马仕和普拉达要高了。

  2008年创立中国高端品牌上下的蒋琼耳说,和法国老牌奢侈品集团爱马仕合作,使得她有从长计议的“奢侈”。上下的瓷器和家具等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一件羊绒大衣售价高达4万人民币。蒋琼耳说,只要你肯花时间,又给得起价,好的工艺还是可以在中国找到的。

(本文作者顾蔚是《华尔街日报》中国财富和奢侈品编辑。她针对中国高净值人士写的投资和消费专栏,于每周五在报纸及网络版以中英文双语同步发表。 2013年加入《华尔街日报》之前,顾蔚在路透工作十年,包括在香港用中英文写有关中国经济和金融的专栏,和在纽约从事美国高科技公司和中国有关报道。顾蔚1998年在《第一财经》电视开始记者和编辑生涯。她是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拥有纽约大学经济新闻硕士学位。欢迎读者发送邮件至wei.gu@wsj.com或在评论栏中发表评论和建议,也可以在新浪微博上(顾蔚WeiGu)追踪她。)

稿件来源:道琼斯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