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构筑东部沿海纺织产业新优势——“2011中纺圆桌•上海论坛”隆重召开
发表时间:2011-04-20      发表评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中国第一纺织网4月20日消息(首席记者 martin 摄影 报导):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11中纺圆桌•上海论坛”,于今天(4月20日)下午在上海世贸商城隆重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今天召开的“2011中纺圆桌•上海论坛”主题为:构筑东部沿海纺织产业新优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到会做重要讲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上海世贸商城总经理田浩、江苏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山东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夏林、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总裁朱勇、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沈顺年、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赵明霞等有关行业领导、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和“十二五”沿海区域、都市、集群纺织产业调整转型新思路发表演讲。论坛还发布了《“十二五”东部沿海纺织产业布局与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俊主持。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俊(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分析了2010年纺织行业的运行状况,并对“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工作重点做了介绍。

江苏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赵明霞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沿海企业西移势在必行。她介绍说,中国纺织行业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长三角化学纤维的生产能力占全国的65%,纺织服装的生产能力占全国的50%,纱占28%,布占40%,丝绸占62%。而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200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价是134万元/亩,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的平均土地价格是10万元/亩。因此,尽管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有所缩小,但仍是承接东部纺织企业转移的首选之地。

上海世贸商城总经理田浩(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业内普遍认为,作为我国纺织工业的主体和重心,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着要素成本与供给、环境能源约束日趋加剧、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等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十二五”时期纺织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走势与产业定位,破解东部产业转移中的认识误区,研究东部重点省份、中心城市、产业集群和相关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怎样创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赵明霞(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对于今日召开的今天召开的“2011中纺圆桌•上海论坛”,业内资深观察人士、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汪前进介绍,我国80%以上的纺织产业都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等东部地区。受困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土地资源紧缺、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利润下降等综合因素,原本就微利的纺织服装企业生存日益困难,在这个时候,企业的下一步如何发展成为企业家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与业者交流中汪前进也发现,很多企业将希望寄托于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上,但对于中西部纺织行业的实际认识却又比较片面或过于乐观,“西进掘金”便是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汪前进指出,“西进”是纺织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绝不仅仅是把过剩的、落后的设备转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种产业升级的转移,在这种转移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企业不可盲目跟风。

  汪前进认为,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加速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指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广东五省一市,下同)纺织服装产业逐渐面临一些发展中的瓶颈,例如对外依存部过高、劳动力成本增加、土地资源紧张、水电运输等生产管理成本的增加、交通和环保等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业内有关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明显缺乏后劲,经济效益下降,竞争力逐渐失去优势及必须实施产业转移等话题的讨论。在此方向引导下,近几年也陆续有若干家东部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实施了面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但客观讲,产业转移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渐进过程,牵扯面甚广,很难一蹴而就。截至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仍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体的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来自中国第一纺织网此前发布的最新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纺织行业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长三角化学纤维的生产能力占全国的65%,纺织服装的生产能力占全国的50%,纱占28%,布占40%,丝绸占62%。而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200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价是134万元/亩,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的平均土地价格是10万元/亩。因此,尽管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有所缩小,但仍是承接东部纺织企业转移的首选之地。

  汪前进特别强调的是,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企业产业转移的综合成本,不仅包括土地房屋、劳动力价格,还涉及产业配套等其他要素。例如,对于东部地区的企业而言,如果中西部地区没有形成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产业转移的综合成本还是降不下来,甚至比原来还要高。"中西部地区如果在产业配套问题上不能有所突破,这些因素必将成为拖累产业梯度转移步伐的绊脚石。"

  除了成本因素之外,生产要素、产业要素、市场要素、资本要素和政策要素也是衡量纺织产业转移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与会媒体认真记录(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汪前进认为,“十二五”期间,东部纺织行业应该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第一,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加快结构调整的力度,要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要利用有限资源,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第二,发展纺织的清洁生产,建设环境友好型产业;第三,要采用高效自动化纺织机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四,要加强管理的创新,完善产业链建设。我国是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国内纺织品服装高端市场70%是被国外市场垄断,所以中国纺织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提高在整个纺织链中的主动地位,重设计研发中心环节,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实行内外销并举,发展壮大自主品牌;第五,要推动东部地区发达的纺织工业逐步向资源、土地、劳动力优势的西部地区转移,寻求更加优势的成本竞争优势。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核实行全球化的经营。

  汪前进分析,在迎接产业转移潮中,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区位优势,是中部地区打出的第一张牌。但众所周知,加工贸易业很大程度上属于临海经济,业内也一向有“过了京广线就不经济”的说法,因此,中部六省优势差异明显,并非所有内地都适宜过多承接加工贸易。具体比较,汪前进认为,中部六省中,山西、湖南临海较远且偏离京广线,两省纺织加工贸易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承接能力比较有限;江西、湖北两省纺织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也十分便捷,既“东张”又“西望”,加工贸易在所占比重在整个中部地区位于前两位,但由于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已经较高,继续增长势头并不明显;在承接东部转移过来的加工贸易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安徽、河南,两省均瞄准了长三角,纺织加工贸易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上升态势,增速远高于同期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投资增速的加快及适宜的交通环境无疑抢占了加工贸易发展的先机。

  中国第一纺织网记者此间获悉,有着中国纺织界的“达沃斯”美誉的“2011中纺圆桌•上海论坛”的成功召开,旨在为政府官员、行业领导、企业精英及业界专家探讨行业经济发展走势、热点难点问题、政策与对策建议等诸多课题提供平等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提供决策与智力支持。

  据了解,中纺圆桌论坛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打造的产业经济类高端行业性论坛,旨在为政府官员、行业领导、企业精英及业界专家探讨行业经济发展走势、热点难点问题、政策与对策建议等诸多课题提供平等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提供决策与智力支持。

  作为纺织行业最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高端论坛,中纺圆桌论坛从05年底启动以来,已经连续开办五个年头。先后登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郑州等城市,举办了商业论坛、专业市场论坛、文化艺术论坛、国际商务论坛、院士论坛、社会责任论坛等系列活动。论坛紧紧抓住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的主线,运用业内外高端智慧资源,多主题、多领域、多角度探讨行业内外重大课题,通过年会、峰会、专题研讨和其他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大计。从论坛举办至今,中纺圆桌已经在行业内形成较高的影响力,并且得到业界和社会有关部门、企业、协会组织和媒体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相对于业内其他各式论坛,中纺圆桌论坛作为一项旨在推动纺织行业发展的公益性活动,具有四大特色。权威性:论坛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为资源背景,在政策解读,数据收集、研究与发布、产业研究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专业地位。个性化:提倡主题严肃,形式轻松,具有个性的论坛风格。非盈利性:中纺圆桌论坛不以盈利为目的,论坛充分挖掘市场资源和理事会潜力,并通过论坛活动的举办,实现论坛的品牌战略、市场战略和资源共享战略。专业性:中纺圆桌论坛以中纺圆桌论坛组委会为依托,由著名专家和知名企业家组成论坛理事会,使各项活动的组织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

稿件来源:本网专稿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