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半马风波刚平,特步以断臂谋求未来发展。
据时尚商业快讯,特步国际宣布将以1.51亿美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向控股股东丁氏家族出售持有K-Swiss及帕拉丁品牌的全资附属公司KP Global,并进行一系列旨在优化集团投资组合及强化核心业务运营的融资工具重组。
该集团于2019年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K-Swiss和帕拉丁品牌,但由于疫情及消费者需求减弱,这两个品牌自2019年起累计经营亏损总额超1亿美元,其中今年第一季度亏损约900万美元。
在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品牌出现亏损是正常现象,实现盈利需要稳定的市场战略和周期,尤其是被收购的外国品牌。但对于近几年来业绩增速不断放缓的特步而言,持续亏损的K-Swiss和帕拉丁已成为集团业绩增长的包袱。
在今天3月初,该集团曾宣布搁置五年计划,预计今年销售额将增长至少10%。据其五年规划,到2025年,特步主品牌计划实现收入200亿的目标,其他品牌要实现累计40亿元的目标。
首席财务官杨鹭彬曾指出,鉴于消费前景不佳,集团设定的今年销售增长目标为不少于10%,利润增长预期将超过销售增长。目前,公司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现金流稳定。
因此,预计在未来也将产生重大亏损的K-Swiss和帕拉丁无疑对现金流的稳定造成威胁,沦为弃子或许是特步迫切推动业绩增长下的无奈之举。
与其他运动品牌的发展战略不同,特步深耕跑鞋领域,并将跑鞋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和推动业绩不断增长的关键引擎。而被委以重任的跑鞋,业绩增速却大不如前,开始呈现疲软趋势。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特步去年收入增长10.9%至143.45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11.8%至10.3亿元。
按部门分,鞋履部门收入增长5.3%至81.72亿元,占总收入的57%,服装部门增长20.6%至59.04亿元,占总收入的41.1%。
值得注意是,该集团去年广告和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13.7%,高达19.65亿元,其中包括国内马拉松赛事的赞助。特步与马拉松一直有着密切合作,是国内马拉松多年的赞助商,并将其视为提高产品曝光率的方式之一。
据数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特步已经赞助了上千场马拉松,仅在去年,该集团共赞助了24场马拉松。
与马拉松赛事的深度绑定强化了特步在跑鞋领域的市场地位,但随着国内运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马拉松已成为各大运动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特步的马拉松营销效果正在逐渐减弱。
在此背景下,特步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寻找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2019年,该集团先后收购了K-Swiss和帕拉丁以及专业跑鞋品牌索康尼和迈乐,自此特步开启多品牌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该集团还在去年底斥资6100万美元收购Saucony Asia 40%权益、Wolverine Group合资权益,以及Saucony Asia IP Holdco余下权益的认购权,以进一步发展索康尼及迈乐品牌地区的业务。
与持续亏损的K-Swiss和帕拉丁不同,索康尼和迈乐所在的专业运动业务去年收入为7.96亿元,占总收入的5.5%。尽管被寄于厚望的索康尼已经盈利,但规模体量尚小,目前仍难以代替主品牌成为集团未来业绩的增长引擎。
虽然多品牌布局和国际化发展是国内各大运动品牌的战略共识,但收购外国品牌之后的品牌管理是中国资本更大的命题。
据时尚商业快讯,被国内运动品牌巨头李宁控股的莱恩资本收购的Clarks于去年宣布全球团队将裁减103个职位,以降低成本,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截至2022年12月31日,Clarks去年销售额下跌2%至5.03亿英镑,再次面临业绩危机。
安踏体育在通过合资和联合财团收购亚玛芬体育,将国外小众运动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后,已经开启对品牌管理的精细化实验。虽然始祖鸟、Salomon等品牌在过去几年表现出色,亚玛芬体育也成功IPO,但是市场对安踏的品牌管理策略仍在密切观望。
因此,品牌想要依靠外来收购品牌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依靠更加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策略。
截至今日发稿,特步国际股价上涨0.56%至5.43港元,目前市值约为13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