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性别并为更多的种族提供服务 奢侈品牌创意总监多选择男性?
发表时间:2023-10-09    作者:LADYMAX  发表评论()

  一则任命,让2024春夏系列时装周在愤怒的情绪中落幕。

  据时尚商业快讯,开云集团上周二发布声明宣布Seán McGirr将担任Alexander McQueen品牌史上第三位创意总监,但未透露全新系列的发布时间。与此同时,设计师Sarah Burton也通过9月30日在巴黎时装周发布的2024春夏系列结束了自己长达12年的Alexander McQueen创意总监生涯。

  但这则原本在开云集团看来,能推动Alexander McQueen向着10亿欧元俱乐部更进一步的任命,却立即引起了社交媒体热议,甚至于业内人士的批评。

  质疑并不针对Seán McGirr,事实上尽管这将是年轻的Seán McGirr首次把握整个奢侈品牌创意方向,但他的才华确实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

  Seán McGirr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于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职业生涯始于Burberry和《Vogue Hommes Japan》,2014年至2018年期间在优衣库巴黎与东京创意工作室工作,跟随Christophe Lemaire的指导负责男装设计,后加入Dries Van Noten和JW Anderson分别主导女装设计及男女装系列。

  但Seán McGirr的到来,意味着开云集团这家来自法国的头部奢侈品集团的创意总监,将全部由白人男性组成。他们分别是Gucci的Sabato De Sarno,Balenciaga的Demna Gvasalia,Brioni的Norbert Stumpfl,Saint Laurent的Anthony Vaccarello以及Bottega Veneta的Matthieu Blazy。

  由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毕业生Olya Kuryshchuk创立的时尚媒体1 Granary最先在Instagram上指出了这点,并附上了六位设计师头像的拼图。

  在这篇收获了2.3万个赞和近千条评论的帖文中,1 Granary分享了几位女性设计师的看法。

  “所有的女性都放弃了一切,最终只是为那些工资是他们10倍的男性服务。”“这是对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每一位女性的侮辱——不是因为Seán McGirr被任命,而是整个团队都将由男性领导。”“我真的不知道我们这一代有哪个女性会去找这样的工作。”

  激烈的语言和不加掩饰的控诉令话题迅速扩散,并随着Diet Prada等时尚博主以及业内人士的二次转发而再度发酵。时尚评论员兼分析师Mandy Lee表示,每个人都为Seán McGirr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但与此同时,很多人也非常失望。

  人们失望于身为行业领导者的开云集团在性别多样性议题上显而易见的局限性。更糟糕的是,开云集团并不是个例。

  在本届米兰时装周的64场秀中,仅有Jil Sander的Lucie Meier和Sportmax的Grazia Malagoli两名女设计师分别被品牌聘为联合艺术总监和创意总监。

  女性参与度在巴黎时装周有所好转,特别是在Louis Vuitton、Chanel、Hermès和Dior四个收入最高的奢侈品牌中,只有Louis Vuitton的最高创意层缺乏女性视角。

  不过,若算上行业讨论度或市场关注度,时常被指设计过于商业化的Chanel创意总监Virginie Viard、Hermès创意总监Nadège Vanhee-Cybulski以及Dior创意总监Maria Grazia Chiuri,显然无法与那些被誉为时尚宠儿的明星男性设计师相比。


  在直观感受之外,数字的总结或许更具有冲击力。在该话题掀起热议后,有媒体指出在《Vogue》商业指数排名前30的奢侈品牌创意总监中,仅有7位女性,Maria Grazia Chiuri、Stella McCartney、Virginie Viard、Miuccia Prada、Nadège Vanhee-Cybulsk、Donatella Versace和Sandra Choi。

  如果以集团来看,除了LVMH有22%的白人女性创意总监占比,以及16%的男性有色人种占比外,令两大奢侈品巨头开云和历峰集团此前不论是女性还是有色人种的占比均为0%。而伴随Chloé新任创意总监的任命,Chemena Kamali将成为历峰集团目前唯一一位女性创意总监。

  讽刺的是,奢侈品牌所塑造的行业形象与这些数字恰恰相反。或许是由于对LGBTQI议题的支持,奢侈品集团近几年一直被视为观念先进,并呼吁社会对结构性不平等给予更广泛的关注和认识的先锋。

  开云集团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一项内部计划以促进性别平等,并是联合国妇女署和联合国全球契约建立的《赋权予妇女原则》的首批签署方之一。

  集团还于2015年在戛纳电影节发起“跃动她影”项目并持续至今,起初是为表彰镜头前后的女性电影人,随后不断发展壮大,从电影领域拓展到了摄影、艺术、设计、音乐等领域。

  开云集团旗下奢侈品牌Gucci在今年7月甚至成为首家获得性别平等认证的意大利奢侈品公司。

  该认证由Bureau Veritas授予,对六个关键指标进行评估,包括文化和战略、治理、人力资源流程、促进妇女成长和融入的机会、性别薪酬平等、支持养育子女以及平衡工作与生活。

  Gucci时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co Bizzarri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未来将通过具体行动,如采用创新技术来减少岗位甄选过程中的偏见,缩小性别薪酬差距,实施育儿假政策,以及Gucci Chime等公众意识活动,进一步实现性别平等。

  LVMH集团则在最新发布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报告》中表示,计划到2025年消除内部的性别薪资差异,并确保女性在所有关键岗位上的人数占比达到50%。

  奢侈品集团董事会和高管团队中的女性占比确实在近两年有明显提升。今年7月,开云集团宣布Chanel前全球首席执行官Maureen Chiquet为独立董事,使得董事会中女性成员数量达到6位,占比接近一半。

  LVMH的董事会中除了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大女儿Delphine Arnault外,Iris Knobloch、Sophie Chassat、Clara Gaymard、Marie-Josée Kravis、Marie-Laure、Natacha Valla等也为女性董事会成员。

  这样看来,业内人士直言的针对性别平等的举措往往发生在行业中下层而非顶层的观点似乎也并不全面。但在决策层面实现的性别多样性,却依然无法弥补女性角色在头部创意位置的缺席。

  谈及创意部门多元视角缺失背后的原因时,伦敦高管猎头咨询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的合伙人Caroline Pill坦言,与其他角色如首席执行官、财务官或营销人才相比,成为时尚创意总监所需的技能组合是模糊的,这使得对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适用严格的标准变得更加困难。

  此前也有奢侈品牌就相关问题给出答案。他们认为,缺乏性别和种族多样性是由于结构性因素造成的。由于大多数这些欧洲时尚公司直到90年代才成为全球性企业,因此眼下能够担当创意总监的候选人库中,本身就面临多样性缺失的问题。

  某种层面上这种说辞可能只是行业的遮羞布,市场并非没有出现优秀的女设计师。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于12月开幕的展览“Women Dressing Women”就将展出来自70多名女设计师的作品,包括Jeanne Lanvin、Elsa Schiaparelli、Iris van Herpen、川久保玲和Simone Rocha,她们其中的大部分都曾被市场追捧。

  如果仅仅是因为资历太浅,那奢侈品牌似乎就无法解释为何能够冒险启用男性新人而非女性新人。

  近两年,时尚行业掀起一股大胆任命年轻创意总监的风潮。包括Bally的前任创意总监Rhuigi Villaseñor、Ann Demeulemeester前任创意总监Ludovic de Saint Sernin,还有Ferragamo任命1995年出生的Maximilian Davis,Nina Ricci任命1996年出生的Harris Reed,Helmut Lang任命Peter Do等。

  所有名字无一例外全部为男性。而在Pharrel Williams被指为Louis Vuitton新任男装创意总监之前,就有传闻早在2017年曾入围LVMH Prize的Martine Rose将出任这一职位,但最终证明是谣言。

  Mandy Lee直言,选择男性担任创意总监而非女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当首席执行官掌握权力时,他更希望将移交的控制权给一个与他类似的人,不是女性,不是黑人,而是白人男性。“我觉得他们有一种恐惧,如果给女性或有色人种更多的权力,那么白人男性就会失去控制权。”

  但来自女性视角的创意对于时尚行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超过60%的奢侈品时尚销售由女性购物者主导,而男性创作者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作品中的男性凝视。

  当奢侈品的创造者来自同一个群体时,很难针对不同性别并为更多的种族提供服务,这也是行业近来不断被市场挑战的原因。

  不过时尚纪录片导演兼作家Rian Phin却认为,这些最高位置的掌舵者并非没有意识到性别平等在创意决策层的重要性,但他们排斥女性和有色人种,是为了保持时尚的单一愿景,以传输更鲜明简单的市场形象。

  这意味着奢侈品行业的创意领导力缺乏多样性,或许是时尚最近痴迷于持续增长和商业化的结果。在资本市场看来,多样性可能仅仅是传递集团正面形象的一个点缀,却不能撬动业绩的根本增长。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女性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浮于表面的叙事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于奢侈品集团在践行多样性方面的期待。

  消费者需要更直接明确,足以改变结构性问题的答案。

稿件来源:陈汇妍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