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下, 制造产业已逐步进入数字化发展时代。如何利用数字化促使纺织企业降本增效,全面提升装备技术以及数字化供应链能力,减少人力消耗的同时预防生产故障,成为众多生产企业关心的问题之一。
论坛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中家纺信息部承办。
出席本次论坛的行业协会领导有:中国纺联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朱晓红、王易,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吴吉灵。南通市领导有:南通市委副书记、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晖,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晓斌,南通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凌屹等。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来自罗莱、紫罗兰、金太阳、凯盛、宝缦等150余家最具代表性的南通市企业的代表,以及来自富安娜、博洋、堂皇、红柳、梦洁等全国其他地域领军家纺企业的代表,纺织行业媒体、本地媒体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
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钱锁梅在介绍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介绍时表示,园区发展潜力巨大,产业集聚优势明显,规划超前、配套完善。产业园将主动求变,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多点发力、全链推进,精准锁定“大数据+”赋能。
01、“技”升装备 解决行业痛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次论坛“技”升装备板块特别邀请了行业专家及优秀设备企业代表针对家纺行业痛点提出解决方案。首先,中国纺联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以“突破装备技术瓶颈 助推我国家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他谈到,目前,我国家纺行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过去5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年均2%的增长,在诸多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包括科技创新加速发展、时尚话语权明显提升、品牌建设立体推进。尤其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行业取得较大进步,芯被、套件、毛巾的自动化线,及窗帘连续化生产线等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高了行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品质,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十三五”期间,家纺行业1家企业被工信部评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6家企业被列为行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纺市场,规模近1万亿元。但是,家纺行业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消费待升级和引导等问题,该市场仍有增长潜力。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应从加强新型纤维利用,加大自动化、数字化升级,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

设备行业的发展对家纺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论坛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吴吉灵进行了“我国缝制设备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主题分享。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缝制设备制造行业同样面临着向全方位自动化、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革新。吴吉灵表示,“十三五”末我国缝制设备行业已经正式宣告迈进世界制造强国行列,行业制造手段、制造精度、产能等远远超过国际同行业。全球
郑海涛提出,行业的痛点一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生产环节还未突破自动化,二是企业数字化过程中众多模块工具、软件不能打通,软件与设备无法连接。杰克针对此情况布局多年,例如推出全球首创的人工智能验布机,将验布、铺布、裁剪打通,提高品质的同时使得面料利用率也得以提升;集缝制、吊挂、工艺管理于一体的三合一屏,将设备与系统数据无缝对接,同时降低投资成本;推出AGV、WMS等软硬件一体的自动仓储与搬运系统。
大豪科技则通过物联网与云平台技术使刺绣机更具智能化,傅海明表示,生产智能化包括对设备管理智能化、生产管理智能化、员工管理智能化,通过智能化可实现综合管理效率、生产效率提高20%等。
李霞表示,家纺行业“智能化转型”首先要把“设计电脑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做好,这是基础。要继续围绕用户发展需求、围绕智能制造趋势,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与深度融合,及时响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定制化研发,为家纺行业量身打造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从单机生产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使生产线真正实现少人化,无人化,达到原料进来,成品出去这样的一个高度自动化过程。
02、“数”说智造 为中小企业破局
目前,数字化发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家纺产业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将以更开放、更智能的态度拥抱未来,为人们塑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本论坛的“数”说智造环节,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韦伟以“平台驱动家纺产业数字化升级”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谈道,目前,家纺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需求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数据来驱动品牌与制造升级,思考从生产制造到服务制造的转变,从传统营销向“新零售”方向蝶变。家纺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生产制造“创新链”、生命周期“产业链”、产供销“价值链”。产业协同平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载体,环思家纺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了一个从新制造、新品牌到新营销

宋涛表示,阿里巴巴跨界进入制造业,相比传统制造从多数情况下从供给端切入数字化变革,它从需求端切入,力图创造全新价值。“单纯从供给侧提效,对于产业上下游的价值非常有限。新制造的核心还是要从需求入手,即生产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以及合适的数量,而不仅仅是高效地去生产。犀牛制造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如供需不匹配、预售预测难、商家快速反应慢等问题。目前,犀牛工厂已经能够实现生产端到销售端、全链路的数字化。在新制造的模式下,工厂可以做到100件,7天交货的能力。
时宗胜谈道,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的重要方向,而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给企业、产品和设备颁发唯一的“身份证”,实现不同企业间数据的互联互通、相互识别。目前,中天互联正在联合南通家纺龙头企业打造纺织行业二级节点,促使行业效益提升。
陈梁以康丽数码的客户——亚马逊为例,说明了柔性化生产的发展现状。他表示,康丽数码的创新技术能够为企业在网络印刷、按需定制和批量定制领域,提供一整套直接喷墨印花解决方案,涵盖了从商业生产到批量生产的各级需求。如果说“供应链”是产业发展的神经网络,那么“柔性生产”就是产业落地的双脚。目前很多企业在柔性生产上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和努力,大大提升了家纺智能制造的效率,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陈梁还谈到,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长尾理论,为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方向。未来在纺织和家纺领域,也是决定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纺行业在装备升级、数字化转型的路上任重道远,此次论坛带给众多家纺企业深思与启示,家纺产业将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以更开放、更智能的态度拥抱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