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护服作为一线抗疫迫切需求的重要物资,各方正千方百计力促短时间内提升符合要求的产品供应量。
2月11日上午,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0日全国22个省份的最新数据显示,防护服企业的复工率达到了77%。
针对检测时间长的问题近期也已有解决办法。2月8日,工信部出台应急规范,大幅缩短了灭菌工艺周期,由原来的7~14天缩短到1天以内。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以下简称“中国通用”)所属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医药”)负责整合海内外资源,目前已采购防护服合计69万套。同时,中国医药还承担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委托国内加工生产的任务,全力扩大医用防护服供应。
与此同时,具备生产条件的各类服装纺织企业也正在转向防护服生产,包括报喜鸟、红豆股份、三枪、鄂尔多斯、水星家纺、如意和利郎等。
国内生产:复工、转产、加速
2月8日,中国通用公号发出“紧急召集令”:“我日产3万米防护服面料,谁能帮忙制成‘战袍’?急等你来!”此条微信在朋友圈已转发三天未沉,而从留言区来看,呼应者众多。
中国通用中纺院所属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新材”)是工信部确定的防护服面料重点生产供应单位,优先满足全国应急调度需求。
中国通用官方文章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纺新材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生产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面料。自1月29日,中纺新材所需的各类原材料已全部落实到位,比原计划提前1天投入到100万米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面料生产任务中。2月1日,中纺新材生产一次性防护服面料2万多米,比复工初期的产量2000多米提高了10多倍。
据介绍,目前中纺新材每天产能为每日3万多米,可满足1万多件医用防护服生产需要。根据公司现有原材料储备,总产量可达100万米。为了提高产量,在确保自身产品质量和稳定生产前提下,中纺新材积极协调外部加工力量。
文章最后呼吁:“如果你是防护服面料生产企业,请加入我们!”记者发现留言区应者众多,纷纷留下联系方式。2月11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所留的四部联系电话,无一例外均为占线状态。
与此同时,国内防护服生产企业也在迅速复工。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2020年2月6日,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批文总数为48个,涉及43个生产企业。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企业主要集中在以河南、湖北为主的华中地区,区域获批企业总数为21家,华东地区获批企业总数为12家。其中河南省是我国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主要聚集区,区域获批企业数量为15家,湖北5家,安徽4家,山东4家……
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在2月8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月7日,全省主要的防护品生产企业复工率达到了100%。
2月11日上午,国务院发布会披露,截止到2月10日全国22个省份的最新数据显示,防护服企业的复工率达到了77%。
国家药监局2月5日公告,多个省份已启动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对疫情防控所急需的医疗器械开展应急审批。截至当天16点,有关省级药监局已批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72个,其中包括医用一次性防护服9个。
具备生产条件的各类服装纺织企业正在转向防护服生产,包括报喜鸟、红豆股份、三枪、鄂尔多斯、水星家纺等。
2月6日,男装企业红豆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在取得《江苏省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口罩应急生产使用备案批件》后,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预计量产后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产能约为6万件/月。红豆股份生产产品将服从政府统一调拨,不对外销售。
“上述业务主要为履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支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努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红豆股份常务副总经理顾金龙表示。
2月9日晚间报喜鸟公告显示,已改造生产线投入隔离衣的生产,并主动进行医疗器械生产备案申请。目前,控股子公司上海宝鸟服饰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和《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生产的第一批隔离衣已经交付。
而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生产线,则实现了黑龙江省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等物资生产“零的突破”。2月10日早,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日均生产3万只医用防护口罩、2万只医用外科口罩、600套防护服的生产线,经过前期的试运行后正式投产。
“面对医疗一线对医用物资的迫切需求,我们快速决策,克服一切困难,调动全集团的资源与能力,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以最快速度,完成了产能建设,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哈药股份总经理徐海瑛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检测时间长的问题也有突破。2月8日,工信部披露,疫情期间执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允许采用辐照(钴60或电子加速器)方式对医用防护服进行灭菌。大幅缩短了灭菌工艺周期,由原来的7~14天缩短到1天以内。
据介绍,考虑到辐照灭菌可能会对防护服结构强度有一定影响,为确保应用安全,《应急规范》将辐照灭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使用有效期限定在1个月以内。此系疫情防控的临时应急措施,疫情结束后自行解除。
海外采购:成品、原材料、委托加工
中国医药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国医药依托自身国际贸易优势、健全的商业网络和严格的质控体系,能够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解决这个问题。
“受工信部委托,中国医药负责承接原材料的进口、国内委托加工、质量标准把关和仓储物流配送工作,形成产供销闭环,全力提升防护服供应量。”该负责人表示。
按照工信部专项采购任务安排,中国医药与海外防护服面料生产公司接洽,紧急进口优质防护服面料,同时与国内多家防护服加工企业成功对接,并积极打通交通运输和进口通关的绿色通道,达成进口原材料第一时间运达工厂,工人第一时间投入生产,成品第一时间运达抗疫一线的目标。
医用防护服是保护一线医护人员的重要屏障,质量有瑕疵,医护人员的安全就形同虚设。
为此,中国医药积极寻求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与海外面料公司和相关厂家沟通落实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优化事项,派出质量监督人员进驻委托加工厂家,保证成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防护服的制作工艺并不简单,从面料生产、裁剪缝制、压胶条、成衣无菌处理到完成成品,中间至少有10多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不能出一丝纰漏。一定要确保每一件出厂的防护服都符合标准。”中国医药驻厂质量监督人员表示。
据悉,由于部分出口型工厂执行的防护服标准须根据国标进行标准转换,中国医药专门设立了由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翻译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团队,把国外标准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指导工厂按照国内标准优化生产加工流程,严把质量关,确保产成品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医用防护服的相关技术要求。
为有效提升防护服供应量,海内外的成品采购持续推进。
目前中国医药已在海外和国内各方面渠道采购防护服合计69万套。近日,中国医药从海外采购的数万件成品医用防护服已按照工信部指令通过专机运至武汉。多批次采自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等国的几十万件医用防护服也在陆续抵达,并将发往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