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最温暖的不是当面的问候,而是见面时你我都戴着口罩。”刚刚“抢”购到口罩的张女士在朋友圈说道。
在防疫关键期,口罩等防护物资的产能情况无疑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透露:“我国口罩的产能大约是每天2000万只,其中医用的外科口罩产能是220万只,医用的N95口罩产能大约是60万只。”
尽管我国的口罩日均产能高达2000万只,但目前企业的产能还未完全释放。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介绍,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达到1480.6万只,比前一日环比增长3.1%,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环比提高2个百分点;N95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1.6万只,环比增长48%;其他医用口罩产量998万只,环比增长36%,普通口罩达到471万只。
胶州市鑫叶口罩厂老板叶先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口罩一类的基本防护产品需求量激增,但是要想提高产能,就需要上下游企业齐心协力,完全打通整条产业链。
多方案保障防护物资供应
据工信部统计,目前国内生产企业累计向湖北发送医用防护服13.6万件,N95医用防护口罩13.4万只,护目镜包括医用隔离面罩18.8万个。
尽管目前大部分工厂已经复工,并且最大限度地提升产能,但口罩等防护用品仍然处于脱销状态。为更好保障实现重点防护物资的生产管理,日前工信部组织开发了国家重点物资保障平台,对医用防护服、口罩等7个大类21个小类的重点医疗物资实施在线监测。
在不断提升国内产能之外,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综合司司长金海介绍,1月24日以来,全国海关共验放疫情防控物资17.1万批次,3.77亿件,价值12.16亿元。其中,进口防护用品3.67亿件,价值9.4亿元,这些物资包括口罩3.28亿只、防护服385.4万件、护目镜62万副、医疗器械共45.3万件。
“出口转内销”也成为加大供应防护物资的方案之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 目前需要全系统特事特办,例如,深圳市加快推进“出口转内销”。原用于出口的口罩符合进口国医用标准的,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备案,备案后加上中文标签,马上在国内销售。
此外,郝福庆表示,目前口罩产量已呈现持续上升势头,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疫情结束之后,政府将收储富余的产量。
国家为企业解决产能过剩的后顾之忧之外,在防护用品的市场监管方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一直在保驾护航。据甘霖透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口罩等防护产品和米面油菜果等民生商品两个重点领域,一直在大力严查违法哄抬价格的案件,日前市监局对两起哄抬口罩的两个药店均依法顶格处罚,对其违法行为开出300万元罚单。截至2月1日,共出动价格执法人员39万人次,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413件。
在相关部门陆续推出政策保障的同时,企业在确保产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的同时,也都积极投入疫情防控的支援工作。据君乐宝透露,近日,由君乐宝乳业集团捐赠的医用口罩10.1万只(价值148万多元),现已顺利抵达抗疫一线城市黄冈和天门。
日前,由青岛市代理商商会会长赵毅率领的该商会也在这场“口罩战役”中寻求突围,专门成立防疫物资采购小组,截止到2月9日(正月十六),共计落实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抑菌洗手液等防疫物资若干,其中口罩40万个,并按照需求一一发送到急需政府、企业及老百姓(74.000, -2.25, -2.95%)手中。
产能恢复进行时 多方整治市场乱象
尽管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已经复工,但在产能不断恢复和提升的背后,众多企业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先便是人力问题,根据财联社报道,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口罩制造企业上海远钦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已经复工。除原有员工复工外,行政人员也投入到生产线上,还召集了大批临时工,40余人12小时交替,口罩产量每天从4万只增加到了5万只。
上述叶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库存口罩已经基本售完,厂里已经复工了,不过不敢让太多工人到厂里上班,害怕发生聚集性病例。但是由于订单过多,厂里的管理人员目前全都投入到了一线生产工作当中。
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提到最多的便是原材料紧缺的问题。北京万金兆元消毒技术有限公司已复工多时,面对暴增的订单,目前公司产能却并不高。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疫情,公司早就复工,目前全部工人基本都已经返工。虽然受疫情影响,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用品订单暴增,但是公司缺乏生产原料。”
胶州市鑫叶口罩厂同样如此。 “现在厂里的管理人员也参与了口罩的生产工作,但生产原料供应不足,这也导致产能没办法大幅度快速提升。”上述叶先生对记者说道。
记者从工信部获悉,口罩的整个生产过程并不简单,甚至十分复杂。像鼻梁上的小钢圈、挂耳朵的绳子等都需要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口罩在加工完之后还需要额外消毒,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长达一周甚至半个月的时间。
在此情况下,倒卖口罩的“生意”却开始火热。记者在一个口罩买卖群里发现,市面早已脱销的口罩在这个群里却成为最富裕的产品,各类口罩产品数量十分充足,基本都是以千件起卖,其中一位卖家更是表示自己手头目前有20万个口罩的现货。
“厂里目前基本都有政府的工作人员驻厂,我目前拿到的口罩都是从库房拿的,因为日期都不是新的,正在生产的肯定是拿不出来了。而且从厂商到微商,这中间有好多中间人,我们都只认识自己上下游的人,具体怎么拿出来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偷偷往外拿也只能是几千个,如果说现在有几十万个现货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是骗子,要么是骗人打款,要么就是假货或小作坊的三无产品。”倒卖口罩的张强(化名)说。
对此市场乱象,监管部门、企业都纷纷进行整治动作。记者从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获悉,自1月下旬起,阿里已对口罩等类目商品加强资质审查,利用算法技术和长期积累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对不实宣传、滥发商品、疑似假冒伪劣等行为均从重从严从快处理,从限流、屏蔽、下架相关商品,到直接永久关闭问题店铺。
阿里已协助全国执法机关破获制假售假口罩案10余起。“针对疫情,我们迅速升级了知产保护科技大脑技术,提升AI打假能力,输出疫情防控的相关算法模型,尽最大努力协助公共服务、执法监管等力量少跑腿。尤其在当前,既能提升执法效率,同时更能避免和减少高风险的人力巡查,让他们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当中。”阿里打假特战队负责人介绍。
针对防护生产企业所面临的种种难题以及口罩市场的买卖乱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出“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严厉打击口罩等防控物资生产领域价格违法行为的紧急通知”,要求对口罩等防控物资新增产能的市场准入要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尽快开工生产。
此外通知要求,摸清辖区口罩等防控物资生产设备和原辅材料供应企业等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从重从严从快,严厉打击口罩等防控物资生产领域价格违法行为,不仅要加强口罩等防控物资销售环节的价格监管,还要加强生产设备和原辅材料供应全链条价格行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