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20年9月,我国进口棉花、棉纱的数量分别为21.03万吨、17.81万吨,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52.52%、21.08%;都呈现强劲的反弹、恢复势头。
广东、江浙等地棉纱贸易商反映,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前港口保税、清关外纱的询价和出货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国内部分织布厂、服装企业及中间商纷纷到青岛、宁波、广州、上海等港口“扫货”,不仅21-32S常规棉纱受关注程度、成交提速,OE纱、巴基斯坦8S-16S赛络纺纱及40S-50S越南、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纱走货也持续回暖。
宁波某贸易商表示,10月下旬前,保税印巴纱、越南纱、中亚纱及印尼混纺纱销售比较火爆,一方面是近一个多月来沿海地区外贸企业、代加工厂接到了一定量的“双11”及圣诞节纺服订单,普遍存在品质要求不高、交货期短的特点,布厂、面料厂、服装厂都是匆忙下单、要货;另一方面受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且欧美、日韩等纺服主消费区疫情“高烧不退”及中美关系恶化、美国11月份总统大选等等的影响,不仅面料厂、布厂原料库存非常低,各轻纺市场中间商也“去库存”明显甚至库存见底,因此一旦消费需求反弹,中间商率先启动补库、囤积、沽涨。当然,9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美国政府将对中国新疆产品实施广泛禁令的日期推迟至11月底等等都直接刺激了船货、港口保税棉纱的进口。
不过,随着郑棉CF2101合约盘面价格从15305连续下破、终端纺织品服装内需、外贸下单明显减缓,观望情绪升温,国内棉纺厂虽然挺价、惜售情绪比较强,但为了降库存、减压力、保就业,只得被动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调棉纱报价;再加上近几日人民币贬值(10月27日离岸人民币汇率大涨347个基点,逼近6.72,业内担心人民币会再次扩大贬值空间),进口棉纱与国产棉纱价差再次收窄,船货、保税纱的竞争力受到削弱。
河南、山东、浙江等地的几家织造企业和贸易商表示,一周多来内盘、外盘棉纱的优惠、让利幅度较8/9月份明显扩大,“只要有实单,价格好商量”。而外盘40S及以上印度棉纱因报价“居高不下”,贸易商又“锱铢必较”,因此询价和成交迅速降温、遇冷。整体看,无论织布厂还是棉纱贸易商补库力度都不同程度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