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箱底太占空间,直接丢弃又有些浪费。旧衣服怎么处理,这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
旧衣回收是民生和环保所需,更蕴藏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调查显示,目前旧衣回收再利用率尚不足1%。旧衣回收难在哪,如何破解?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旧衣回收为何难
相较于我国每年超5000万吨的纺织纤维加工量、超万亿元的服装市场,旧衣似乎不多被人提及。然而,这一件件藏在衣橱角落的服装,却折射了较为尴尬的现状——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如果这些旧衣通过焚烧处理,将造成浪费和污染;进行填埋,会对土壤造成影响。
旧衣回收势在必行。尽管很多小区都设有回收箱,很多家庭也开始相应的尝试,但回收再利用率只有不到1%。这其中,能够被生成再生纤维二次利用的纺织品少之又少,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循环。
旧衣回收为何如此之难?
首先是成本。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说,旧衣回收再利用的途径通常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热能四种。通过化学方式还原成分子级别,再重新生成纤维较为理想。但这种方式生产成本较高,大规模生产仍受限。
其次是观念。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倾向于旧衣捐赠,即便是回收也多以公益为主,较难接受商业用途。相较于回收环节,接受再生纤维产品的人则更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说,在欧美一些国家,再生纤维制品使用较为常见,包括ZARA、GAP等多个品牌都拥有相应产品系列。即便价格略高,也拥有不少粉丝。在我国,还存在对再生纤维制品的认识不足,不少人认为由此制成的纺织品不干净、不安全。
“受观念影响,这些国际品牌在国内店面很少推出再生纤维系列。”一位业内人士说。
最关键的还是商业模式。“各个环节都需要商业力量的投入。与捐赠相比,旧衣回收依赖更加完备的体系。”一位旧衣回收从业人员说,目前,产业链条长、环节成本高、企业难以获利、市场很难打开。
“特别是后端经营环节不到位,导致有入口没出口,产业循环不起来。”孙淮滨说,“再生纸被接受和普及用了几十年,相比之下,旧衣回收路漫漫。”
千亿市场待开发
一边是较为尴尬的现状,一边是低碳环保大势所趋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旧衣回收推进很难,却活跃着创新,充满着吸引力。
相应的尝试正开始。一键选定,上门取衣,在阿里巴巴闲置交易平台闲鱼上,服装经过分拣、运输、破碎、开棉等多个环节,开始了全新的旅程。
闲鱼数据显示,自去年3月推出相应业务以来,已有约2400万件旧衣被回收。刚过去的毕业季,来自近400所高校的约38万件衣物通过闲鱼被回收,改造成汽车隔音棉、大棚保温棉和再生布料等。
曹操出行联合旧衣环保公益平台共同发起了“旧衣回收计划”。通过共享出行等方式打造回收运输网络,并对回收过程动态追踪。
“大规模的用户基础决定了平台可以做大规模的公益和商业探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祝兴祥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全程溯源等管理问题,并探索共享共创等模式,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互联网+”为促进社会闲置资源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从做衣服到回收衣服,一些纺织服装企业也在发挥产业链优势,推进旧衣回收。
“废旧内衣共由17个部分组成,钩扣、圈扣、钢圈属于可回收垃圾,肩带、背带等属于干垃圾……”内衣品牌爱慕在官网商城发出回收环保行动,普及废旧服装垃圾分类,并联合物流、分解等多厂商,通过回收返券等方式,在全国发起内衣回收行动。
降解处理、面料开发、印染纺织、物流仓储……围绕产业链,一系列技术、模式创新也在展开。
“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不仅是环保工程,更是新经济、新动能,将催生千亿元级产业。”蒋士成说。
加强管理除“盲点”
旧衣回收是民生好事,也是前沿产业,要健康持续推进下去,仍需完善政策,鼓励创新,规范管理。
首先,要明确谁来收,如何收等相应主体和标准。记者调研发现,当前,旧衣回收刚起步,除一些大品牌和平台参与,多数以创业企业、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链分工、配合、协调等仍有待规范和清晰。
比如,很多社区都设置了回收箱,但后续如何管理,怎样追踪仍不明确。
“回收箱能不能放,能放在哪,放了之后谁来管,出了问题去找谁,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徐妍希望,尽快明确监管部门和管理标准,设置资质和门槛,做到真回收,避免一些不法商贩转卖获利。
其次,要对产业发展进行管理和扶持,更好鼓励创新。
目前,旧衣回收主要途径是转为再生纤维二次利用。然而,再生资源相应产业优惠政策尚未涵盖废旧纺织品领域,一些企业尽管突破研发,但由于成本高昂、成品市场认可度低,缺乏生产积极性。
专家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标准,保障旧衣回收利用有序开展;在财税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平台创新;鼓励再生利用科学研究;强化内外监督,消除行业乱象。
此外,不少人建议对回收旧衣流向建立“明白账”,做到有据可查,消除群众疑虑,让低碳生活、科学环保观念在全社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