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一女童模被踢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也令童模经济推上风口浪尖。近年来童装市场规模的壮大以及产业升级下竞争的加剧,这一个大背景无疑是催生童模经济效应的根本原因。
童装市场壮大,催热童模经济
自2008年开始,我国童装行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受益于我国消费升级与二胎政策红利,2017年,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更是创下近六年来新高,市场规模达到1796亿元。据保守预计,2018年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童装市场规模的壮大,对于童模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据悉,国内一件童装80%以上的盈利点在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2013年,湖州织里投资2000万元打造全国首家童装设计中心,2017年开发童装款式达1.5万件(套),需要大量童模参与拍摄。在营销环节上,2017年,湖州织里童装实现网上销售额70亿元,进一步刺激了童模的市场需求。
可见,我国童装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童模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吸引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儿童步入童模领域,由此引发了对童模问题的争议。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需求,童模培训机构、童模经纪公司、童模摄影公司等应运而生,童模产业链全面开花。据业内人士估计,围绕着各种儿童用品的推广,童模经济可达数十亿元,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童装竞争激烈,设计周期短款式多
童模经济火爆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童装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较低。数据显示,我国市场占有率前十位的童装品牌的占有率之和约为11%,远低于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连邻国日本和韩国的一半都不到。
具体品牌来看,2017年,本土品牌森马旗下专业童装品牌巴拉巴拉具先发优势,目前占据行业首位,但市场份额也仅为5.5%;小猪班纳、AdidasKids、安奈儿、嗒嘀嗒的市场份额超过1%,其余品牌市场份额均不到1%。
可见,我国童装市场高度分散,童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单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限。而且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竞争成分日趋复杂,市场竞争压力加速了童装市场的深度细分,童装企业不得不加快研发设计步伐,推出更多款式,否则就会被行业淘汰。
以安奈儿为例,安奈儿是主营中高端童装业务的自有品牌服装企业,旗下拥有“Annil安奈儿”童装品牌。2018年,安奈儿研发人员数量达123人,占比3.84%;研发投入金额2634.79万元,占营收比例为2.17%。安奈儿产品设计研发分为“春夏”、“秋冬”两季,以半年为开发周期进行产品设计和推广。
童装市场的激烈竞争,直接导致童装研发设计周期缩短、款式增多,这无疑需要的童模也就会越多,童模经济亦随之不断发展壮大。
推动童模保护,童模行业亟待规范
当前童装市场可谓一片蓝海,我国童装人均消费金额目前仍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童模经济热度或将延续。但我国有关童模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导致童模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童模被踢事件才引发普遍关注。
如何及早规范童模行业以及如何尽快推动童模保护已是当务之急,在童模领域,亟须一份法律层面的政策规范,来保障未成年人安全和充足的学习、休息时间,其服饰、表演应当符合未成年人年龄特征和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