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纯棉纱价格整体无力,成交氛围偏淡,行情不佳。纺企库存普遍上升,出货心态主导。截至8月2日,国内C32S均价报收24003元/吨,比上月同期继续下跌50元/吨。贸易商信心也继续“稀释”,按单采购为主。国内储备棉抛储延长,供给增加,为下游纺织企业低价用棉提供保障,其对市场的利空作用有限。下游仍然处于季节性淡季,纱线和坯布开工率继续下滑,库存上升,坯布价格稳定,纱线价格略有回升迹象。
再来看上游棉花市场,自2015年以来,中国一直执行89.4万吨的进口棉花配额制度,往年通过1%关税配额清关的进口棉基本比相近品质的新疆棉便宜,且美棉、澳棉又比新疆棉好用,因此基本每年的配额都会用完,且供不应求。然而近期随着ICE合约的上涨,进口棉价格也随之涨价,再加上中美交恶,人民币汇率从4月下旬便开始贬值,促使部分进口棉折1%关税清关后人民币价格已经超过近似品质的新疆棉。因此今年的滑准税配额或将无法完全使用。
与上游内外棉价格略有胶着的情况不同,下游进口纱远期价格却远远高于当前国内市场现货。同时,也是因为汇率快速贬值,6-7月中国进口纱贸易商利润空间也在迅速收窄,评估或有过半出现亏损,甚至巨额损失。截至2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币现货价报收24400元/吨,持续上涨。在汇率贬值预期下,部分进口纱贸易商减少进口纱贸易量,或者转而做国产纱贸易,当前市场反应来看,8-9月东南亚棉纱的船货订单远不及6-7月,或跌至半数以下。从贸易商的角度来看,面临的压力除了到港货物订货成本的不断抬高且人民币持续贬值之外,还有淡季下走货慢,库存与资金压力的不断增加。另外现货价格与国产纱倒挂,涨价非常困难。
期货方面,本周棉纱并无多大“起色”,成交量依然维持在几千手。在“纱随花舞”的主力合约面前,纺企套保、套利、投机的机会基本不复存在,棉纱期货的关注度、参与热情降温至此并不在意料之外。据统计,8月1日至3日,主力合约CY1810收盘价分别为25450、25305、25535元/吨。成交量为6178、5610和6752手。不知下一次“超大行情”到来还需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