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贸易战”背景下棉花配额“增发”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06-06    作者:吴法新  发表评论()

  中国棉花协会官方微信发表文章《行业预警: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 保障棉花市场供给》引起市场遐想,文章的结论就是:中国棉花供应,没有缺口。我的疑问就是:既然不缺棉花,缘何配额增发?!那只有一个解释:政治任务需要。 关于本次“中国增发配额”问题,要放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考量。

  我们不妨倒过来想想三个问题:

  1)如果中美之间没有爆发“贸易战”,那么我们是否会在这个敏感时刻(2018年6月抛储时间过半),增发棉花进口配额?

  2)中国人买了美国棉花之后,美国还有什么“招数”会使出来?

  3)东盟国家对我们棉花棉纱贸易能有什么“神助攻”?

  对着三个问题,我的理解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 即使没有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我们国家的有关方面也会考虑增发棉花进口配额,只是在时间节点上如何把握管理层还在纠结中,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特朗普政府和我们搞起了“贸易战”,促使我们机会做决定。棉花这个传统的大宗商品,可以成为“子弹”来增加谈判的筹码。管理层“借驴下坡”,顺应纺织厂的呼声,增分进口棉花的配额,既缓解了中国纺织厂对高品质棉花“等米下锅”的囧境,又给了我们国家提供了谈判的筹码。

  据传(尚未得到证实,以国家正式公布的文件为准),此次增发配额方案(100+30)中可能有“定向配额”,只能用于采购某国家的棉花,但是这个是变数,双方谈得好,可以再增加(定向配额),如果谈崩了,别说30万吨的定向配额,就是0.3吨都没有。中国纺织厂买印度棉花,买澳棉,买西非棉花,就不买美棉,这总可以吧。棉花进口配额,属于“主动配额”,说白了,就一张“纸”而已,开心了,要多少就有多少;不开心了,说没有就没有。中国棉纺企业也是进退自如,国家发了“粮票”,不用总可以吧。再说,国营企业“步调一致听指挥”,国家指向哪里,我们就战斗在哪里。

  2) 此次增发配额,我的理解更大程度上是在配合政治需要,增加中美贸易谈判筹码。坦率地说,是做个动作给美国人看看而已。最后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特朗普政府是“商人政府”,特朗普是个“戏精”,商人善变的原因就是“利益最大化”。其实,从历史上看,中美纺织品大战从来就没有断过,从“多种纤维协定MFA”到“关贸总协定GATT”,再到“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庞大的纺织品服装的生产capacity 占据了美国市场,但是近年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非常不友好,特朗普政府除了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制造麻烦以外,将来很有可能在 TPP项目上再对中国做手脚。大家知道,中国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纺织行业投资越来越大,利用好TPP,就可以化解中美在棉花和纺织品国际贸易中的“死结”。我们买点外棉,囤积在越南等东南亚的保税仓库,如果有需要,运回中国只需要一周时间,(所谓的“平衡表”上的“中国以外的消费量”,只要几天时间就变成了“中国国内的消费量”了)。大家想一想,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是怎么弄回来的。{捂脸偷笑} 。如果不需要,我们把棉花在东盟国家纺成纱再运回来;如果有需要棉花和棉纱通过东盟免配额的国家“过水”后,再进入中国,简直是小菜一碟。

  3)棉花要纺成纱、织成布、制做成面料和服装才具有“消费品”的意义。美国纺织品进口商importer习惯于的价格术语是LDP(land duty paid)价格。东盟国家的棉花自由进口,然后棉纱进入中国“零关税”,那东盟国家不就等同于是在“中国境内的保税区”(我发明的新名词“中国的保税国”)。所以说:本次增发配额,只是在理论上“有可能”增加100+30万吨的采购量,但是最后能开出多少的“保兑的不可撤销信用证”,那就要看我们的心情而定了,还有,即使拿到配额,到时候也不开证的情况也是大把啦。看清楚中美“贸易战”的走向,再定采购计划吧。

  我再来谈谈来自纺织企业经营者的一些想法:

  1)我认为,中国“不缺棉花”,但是“缺好棉花”。目前,我们国家“好棉花”真的不够用,虽然有机构声称中国“棉花不缺”,但是可以用在纺织工业高端产品上的好棉花确实不多,国库里的“陈年棉花”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曾经有人笑称:收储三年,新疆优质棉花成了“粗粮”,大价钱添置了最先进的设备,生产低端产品,是极大的浪费。虽然这几年来新疆棉花的品质有些改善,但是“好棉花”数量还是捉襟见肘。棉纺厂望着港口保税仓里面大量的棉花“望棉兴叹”。国家增发点配额,在国际市场上棉花价格合适的时候,适当的时侯买点国际上的好棉花,给中国纺织行业增加一点“营养”也未尝不可,但是数量和品质上一定要把关。

  2)本次增发的这点棉花进口配额,从时间和数量上看,并不过分。进可攻,退可守,配合国家打赢中美“贸易战”。目前中国的纺织行业进入“慢牛上升的周期”,订单回流,需要大量的优质原料。振兴纺织,原料先行。我国新疆地区的优质棉花是首选,其次才是进口棉花(以前的新疆棉花品质好过美棉)。在纺织原料贸易环节,加大品质管理和流通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中国的纺织行业很快就可以“恢复元气”。

  3)配额管理在国际贸易中一直是一个“毒瘤”,属于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受到诟病。这个“毒瘤”早晚是要割除的。中国的管理层逐步增加棉花进口配额,直到最终完全取消。这个过程虽然漫长和痛苦,但是总会走下去的,国内企业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和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中国企业走出去到美国开厂和美国棉花进入中国市场。大家双向交流,才有进步。采购外棉,考察外棉生产商,大家沟通交流。可以学习国际棉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行之有效的贸易模式,风控措施,物流操作模式,倒逼我们国家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

  小结一下:市场对“增发配额”不要反应过敏,虽然会对市场造成小级别的波动,但是大级别的趋势是任何一个政府都无法改变的。随着消费市场的复苏,棉花和纺织品行业即将进入“慢牛格局,振荡上行”。增发配额的效果完全取决于中美双方谈判的结果,我们掌握主动权。

稿件来源:棉商之家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