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017中国国际非织造材料展览会暨高端论坛”(2017CINE)在上海举行,“十三五”我国非织造产品进入发展深水区的关键阶段,而技术创新、智能制造、“走出去”战略等成为该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非织造布行业正处投资上升区 市场前景广阔
2016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535.4万吨,同比增长10.4%;与2012年相比,产量增长55.7%,年均增长11.7%;中国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40%。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介绍,我国非织造布行业一直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2012-2016年间行业利润率在6.4%左右,均高于纺织和制造业平均水平。
同时,行业投资呈现较强的周期性,2016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投资额306.22亿元,增长13.87%;2017年一季度非织造布行业的投资增速达到41.81%,2017、2018年将处于投资上升区间。
非织造材料已经成为全球纺织业中成长最迅速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非织造材料依靠成本和性能优势不断拓宽应用范围,现有市场不断改良,潜在市场快速扩大,其在健康、环保、基建、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从“替代品”转换为“必需品”。
有数据显示,医疗卫生是中国非织造布最大的应用领域,也是推动中国纺粘和水刺非织造布增长的主要动力。土工与建筑是第二大应用领域。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持续推动土工、建筑材料的创新与应用。过滤与分离是另一重要应用。近年来中国的高温过滤非织造布技术创新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常温空气过滤、液体过滤技术和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仍是行业发展主题
李陵申表示,技术创新是我国非织造布产业转型升级、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建立了涵盖纤维、装备、成型技术、功能性整理、应用技术的,专业院校、研究机构、骨干企业和行业组织深度参与的多层次非织造布创新体系。有12所大学开设非织造布专业,每年毕业的非织造布专业学生550名左右。
此外,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值得关注,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评选出的行业10强企业平均的研发投入比例为3.21%,同时一些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填补了多项行业内空白。
2016年,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攻克高强粗旦聚丙烯纺粘针刺土工布产业化技术中冷却、气流牵伸、铺网等若干技术难关,掌握了聚丙烯纺粘针刺土工布生产技术,填补了中国土工布市场的一项空白。
山东泰鹏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薄型聚酯纺粘产品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其双组份异形粗旦过滤用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技术先进,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非织造行业的创新同样体现在展会组织工作中,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梁鹏程介绍,此次展会本身就是为了适应产业用纺织品和市场不断细分的新情况举办的,不仅要搭建一个贸易平台,更要打造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交流平台,以引领行业的发展,让企业更加了解国内和国际的动态。此次展会还进行了一个新的探索,每位观众的胸卡上都有一个蓝牙装置,用于定向跟踪观众的行动轨迹,这样能精确统计出观众对哪些展商更感兴趣,不论对今后展会的举办还是行业发展分析,都能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智能制造、“走出去”战略引领行业未来发展
在谈到非织造布产业的未来发展问题时,李陵申分析称,从整体上看,中国具备完整的非织造布产业链,但高端装备主要还是通过进口;中国是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并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而部分生产工艺还处于研究阶段,产品需通过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中国规模以上非织造布企业近千家,还有大量的小企业,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少;国际竞争中主要通过规模获取优势,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产品价格仍处于高端;企业出口多,直接投资少,国内企业可以着眼全球布局跨国经营。
对此,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和”走出去“战略等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一方面,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试点将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智能化,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用户粘性,从而加快中国非织造布产业的升级步伐和增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走出去”将带来更加优质的全球资源,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当前,中国与国外市场彼此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国内非织造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技术、管理、市场的全球合作;国外非织造布企业也离不开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生产能力。目前,中国纺织业海外投资呈现多区域、多行业和多形式加速推进的态势,骨干企业主动进行国际布局的意识明显提高,并且在通过“走出去”实现产业链的跨国整合和价值链的全球突破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