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刘士余主席对于IPO的发行节奏的定调,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刘士余对于解决IPO堰塞湖的表态是:IPO堰塞湖的数字效应不是很重要,而心理效应比较重要,去年一年时间,我们把扭曲了的预期调过来了,变成了信心。大家不要在乎每周上市、过会的企业多几家、少几家,而是应该在乎过会企业的质量,证监会去年花了很大功夫严把IPO公司的质量关,再融资的质量关、并购重组的质量关,加大了发行人、保荐人的责任。
2017年IPO约发行400家
2017年IPO发行速度究竟会有多快?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2月24日,今年以来证件会共核发了6批IPO上市,累计获得IPO发行批文的企业数量达68家,占去年成功发行IPO数量近30%。
换言之,监管层除了在过年期间有两周没有核发批文外,以每周一批、每天2家左右的节奏,高速推进着新股发行。
“今年大多数券商的投行工作重心都会围绕IPO展开。”北京某中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称,2017年无疑将是IPO丰收年。
某上市券商分管投行业务副总裁推算,“按照当前发行速度,今年至少会消耗掉三四百家拟上市公司。”
“以前是我们追着预审员主动要反馈、补材料,现在是预审员催着我们封卷。”北京某大型券商资深保荐代表人称,换做过去,从申报到预披露更新最快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而现在个别项目只需几个月。
“现在创业板企业从申报到上市平均所需18个月,预计今年这一速度将缩短至12个月。”某上市券商资深保荐代表人称,过去IPO项目从申报到上市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年,但随着去年底IPO发行批文加速,及IPO扶贫、西藏或新疆“VIP”绿色通道的政策支持,最快一个IPO项目从申报到发行只花了6个月。
没错,去年国海证券承揽的安徽集友新材,从申报材料到过会就只用了189天。据了解,该公司2016年6月份申报IPO,2016年12月过会,2017年1月发行,申报到过会仅等了6个月,过会到发行仅等了2个星期。
安徽集友新材也是首个成功上市IPO扶贫项目,注册地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经济开发区,为国家级贫困县地区企业。除集友新材外,来自西藏的易明医药和高争民爆从申报到上市的时间也不到一年。
华泰证券此前也预计称,2017年,IPO发行节奏大致为每月250亿元,全年约400家,资金需求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
“2017年新股发行仍将保持较快节奏,或会进一步加快。”申万宏源认为,2016年11月开始,首发上会家数已明显增加,平均环比增速高达82%,同时,首发审核通过率也降至86%,明显低于2016年全年均值91%,IPO审核趋严。
当然,对于IPO发行加速市场也有不同的声音,有观点认为A股市场只花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就发行了美国接近60%的股票数量,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行新股,不久,A股的股票容量将会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发行公司的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却与美国有着一定的差距。
据统计,美国市场上市最早的个股是1899年12月31日上市的通用电气,截至到2016年底,在117年的时间里,合计上市的股票数量目前是5449只。而A股,从1990年12月19日第一批个股上市,到2016年底,过去了26年的时间,而A股合计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187只。
券商:如何看IPO发行节奏对A股影响
海通证券的研究表明,IPO发行节奏对A股行情影响不显著,总体上,IPO供给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IPO发行节奏与A股行情更是相生相长的关系,在牛市中IPO发行较多,在熊市中IPO发行较少,在震荡市中IPO发行节奏保持平稳。
在IPO发行家数和融资金额趋增时行情多处上涨阶段,如2005-2007年牛市期间,每年IPO发行家数从14家扩大到126家,融资金额从53亿元扩大到4771亿元;2014-2015年牛市期间,每年IPO发行家数从125家扩大到223家,融资金额从669亿元扩大至1576亿元。
在IPO发行家数和融资金额趋降时行情多处下跌阶段,如1993-1995年熊市期间,每年IPO发行家数从107家减少至21家,融资金额从130亿元减少至21亿元;2011-2012年熊市期间,每年IPO发行家数从281家减少至155家,融资金额从2810亿元减少至1034亿元。
在IPO发行家数和融资金额较为平稳时,行情多处于震荡阶段,如2002-2003年震荡市期间,每年IPO发行家数从68家微降至67家,融资金额从480亿元微降至472亿元。
中信证券表示,回顾历史,A股共有9次IPO暂缓发行,这9次暂缓前后市场表现不尽相同,但IPO对二级市场指数的影响并不一定是负面的:IPO暂缓期间有过大涨的情况也有过下跌的情况,而IPO重启之后短期之内呈现震荡走势,但重启1年内大概率是上涨的。
刘士余:IPO关键是质量不是数量
对此,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国务院新闻办就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等情况举行发布会上,对市场关心的如何解决新股“堰塞湖”问题回应表示,并有信心解决所谓的新股“堰塞湖”。
“有人担心IPO发行数量增加了,可能会影响二级市场。”刘士余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当资本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我们曾经用过减少甚至暂停IPO的方法,力图稳定市场、缓解下行压力,也取得过时点性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效果并不好,因为没有解决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机制性问题,没有解决资本市场的源头活水问题,没有解决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问题。
刘士余进一步解释,当然,从静态来看,在某一个时点,新股发行增加了,会影响二级市场的供求关系,但是同时也改善了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动态地看,资本市场的根本动力在于为实体经济服务,在于分享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一个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资本市场是不长久的。要想长久,就必须有新的公司进来,新的公司进来以后就会增加市场流动性,就会吸引增量资金,因为投资价值在增加,全社会的信心就增强了。
去年以来,证监会加大了资本市场的审核力度,增加上市公司的供给力度,实践证明,市场是欢迎的,去年280家企业IPO过审,248家完成IPO。证监会有信心解决所谓的堰塞湖问题,大家看到堰塞湖有担忧,害怕新股发行增加股市就下行,800家这盆水倒下来市场是否要冲垮了。
其实,堰塞湖的数字效应不是很重要,而心理效应比较重要,去年一年时间,我们把扭曲了的预期调过来了,变成了信心。大家不要在乎每周上市、过会的企业多几家、少几家,而是应该在乎过会企业的质量,证监会去年花了很大功夫严把IPO公司的质量关,再融资的质量关、并购重组的质量关,加大了发行人、保荐人的责任。过段时间大家可能会看到,证监会还会公布一些有影响力的案子。
去年券商真正落实风险管控责任,一些上市公司和保荐人,主动从IPO排队的企业中撤回去,共有90家。这需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把握住质量关。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会带来市场增量资金,这是实践证明的一种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当然,经过长期发展,解决IPO“堰塞湖”问题的路子也是越来越宽了,不光沪深两所吸纳新公司的能力在增强,新三板市场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法律地位和运行规矩明确了,它对解决当地小微企业的股本融资会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再加上规范化的并购重组这个渠道,资本市场对企业股权融资的接纳能力会越来越高,新上市公司的质量会越来越高。
此外,他提醒,大家在看待排队企业的家数时,可以换一个角度,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申请上市,这不是坏事,这是好事,是中国经济活力的体现,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
刘士余:资本市场如同珍珠项链
对如何处理好、平衡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今日发布会上称,检验资本市场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就是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刘士余解释到,有句话“风平浪静好行船”,中国资本市场多年的实践证明,没有稳定的市场环境,任何改革都无法推进,甚至已经迈出的改革步子可能要倒回来。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反过来,如果我们不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不坚持问题导向的改革哲学,那么资本市场当中长期积累下来的“顽疾”就不可能减少,更谈不上根除,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没有活力,稳定就缺乏牢固的基础。所以他认为,改革和稳定是相辅相成的。
刘士余在介绍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方面时表示,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关键是要走到正确的路上,方向要对,打一个比方,女记者带的珍珠项链,串好得有步骤,要有珍珠,珍珠就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就是上市公司,珍珠要有条线,要牢固不能忽粗忽细,这是改革的方向,穿珍珠得一颗一颗穿,珍珠项链串起来得有锁头,这就是监管。
刘士余表示,改革、稳定、发展必须是全方位的协调,要有好的珍珠,那就是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珍珠数量要够,那就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还要增加。穿起来的项链任何时候戴着好看,那挑的线就要坚固扎实,那就是我们的基础制度要扎实,改革方向要正确。珍珠项链在夏天是怕汗的,遇汗以后要洗干净,怕酸、怕碱,要呵护,那就是我们的资本市场要加强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所以说,检验我们改革是不是下了真功夫,方法对不对,效果好不好,唯一标准就是看资本市场是否稳定健康发展。”
刘士余强调称,资本市场的监管发展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是基本原则。我们在这方面有过教训。自从全球有了资本市场以后,这个跟头全人类就没少摔过,但聪明人不能老摔跟头。在资本市场,无论是市场运行还是政府监管,都必须牢牢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知易行难,资本市场改革到了今天,在改革问题上,看准了的改革、市场发展急需的改革,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这就叫积跬步至千里,让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刘士余表示,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大家是去年盼望“稳”,今年盼望“稳”加“进”。改革要有新进展,要有新成效,要有新突破,尤其是资本市场参与者达成共识的一些关键性制度,必须迈出关键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