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势前路微光:内部动乱 对手挤压
发表时间:2016-01-11    作者:王宇航  发表评论()

  跨境电商兰亭集势在连续亏损7个季度后,在第8个季度迎来净利润扭亏。2015年9月,兰亭集势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里,除了利润扭亏,其毛利率同比提升了19.4%。然而,久违的好消息并不能扭转兰亭集势持续下滑的颓势,增长乏力、内部动乱、对手挤压……曾经的明星公司兰亭集势正陷入一场危机。

  成立于2007年3月的兰亭集势,是一个纯外语的跨境购物网站。其基本商业模型是:跨国B2C的商业模式,通过Google推广,用Paypal支付,用UPS和DHL发货,主要面对北美和欧洲市场。兰亭集势2013年成功登陆纽约交易所,号称“中国外贸电商第一股”,是国内众多跨境电商曾经艳羡的对象。短短两年,这家明星公司如何从跨境电商的王座滑落?

  业务增长乏力

  兰亭集势在纳斯达克的IPO发行价为9.5美元,上市初期连续7个交易日上涨,较发行价涨幅达78.73%。2013年8月甚至达到过23.38美元高峰。此后股价转衰,一路下跌, 2015年11月16日的收盘价为3.51美元,仅相当于发行价的37%,市值缩水严重。

  股价低迷的背后,是兰亭集势收入增速大幅放缓的现实。

  没能找到新的支撑业务是兰亭集势收入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虽然兰亭集势一直在尝试把安防等电子产品发展成为新的主营业务,但目前的主打产品仍然是创业时期以婚纱为代表的服装产品。数据显示,在2015年第一季度8 760万美元的净营收中,3 170万美元的服装品类占比达36.18%。

  兰亭集势无法从内部寻求业务突破,转而借助外力来达到此目的。2014年11月10日,兰亭集势与百度点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海外移动市场。百度点心是百度的全资子公司,在全球移动市场拥有可观的用户量,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兰亭集势CEO郭去疾称这次合作为“两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协力拓展全球移动市场的典范。”但是这次“合作典范”对兰亭集势的正面影响有限,据刚刚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其订单量同比下滑7.2%,用户数同比下滑6%。

  2015年6月,兰亭集势再次引进合作伙伴。国内上市公司奥康国际以7 734万美元入股兰亭集势。奥康期望通过兰亭集势的平台,将其产品广销全球。据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服装类消费依旧是兰亭集势的主要营业额构成,而鞋类消费的占比远远低于前者。而奥康国际用6.30美元/股买的兰亭集势的股票,截至11月16日收盘价为3.51美元/股,投资缩水将近一半。

  除了支撑业务开拓艰难的原因外,营销成本高昂则是另一个原因。由于商品定位和品牌定位决定了其只能卖低毛利产品,这样的定位要想赢得回头客难度很大,为了保证流量,兰亭集势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营销费用去做搜索引擎营销,这样的恶性循环让营销成本居高不下。兰亭集势的海外广告投放主要在线上,如谷歌搜索广告、Facebook图文广告,每单转化约11.2美元,对比国内零售电商40元(约6.4美元)左右的获客成本,高出近一倍,获客成本高是兰亭集势的硬伤。

  内部危机凸显

  兰亭集势对外市场征战乏力,公司内部的乱象也开始频发。

  自2014年开始,兰亭集势就开始出现间断性的人员调动,特别是部分高管的离职引人深思:CFO薛铮、联合创始人及高级副总裁刘俊、首席技术官卢亮、两大外籍高管马克·斯塔宾格斯和昆汀·赛,高层持续离开。

  两大外籍高管的离开可能是兰亭集势管理层动荡的一个缩影。2014年1月兰亭集势完成对美国社交电商网站Ador公司的收购。郭去疾在对外的沟通会中特别强调,收购Ador的第一目的是引进人才,如马克·斯塔宾格斯。马克随后被委任为兰亭集势的总裁。然而这个兰亭集势专门收购一家公司引进的外国总裁,只在兰亭集势待了6个月便宣布离职。

  持续的高层动荡影响很快延伸到了兰亭集势的所有环节。

  2015年9月初,北京一位兰亭集势的员工爆料称,从6月到8月,大部分兰亭集势的员工就只发了底薪,兰亭集势已有500多名员工离职。郭去疾否认了大幅裁员的说法,称兰亭集势正在执行一项“瘦身计划”。

  郭去疾口中的“瘦身计划”在内部被称为“优化计划”。从2015年春节开始,该公司每个月每个业务组均有“优化名额”,分配到某个组的名额,就是当月这个业务组的裁员名额。

  一位已经离职的前兰亭集势员工称,兰亭集势出问题“并不意外”。他表示兰亭集势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好,大部分部门月销售额都达不到目标,尤其是时尚服装业务,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兰亭集势目前确实有大量人员离职,对供货商的条件差则一直是这样”。

  早在2015年初,兰亭集势采购负责人与供应商约谈,要求降低商品价格,并列出了价目表。自此以后,拖欠钱款的情况屡有发生,少则一周多则一个月,价格也被频繁下压。一些无法接受价格的供应商希望退出平台,但却收到了一份降价3个月内禁止下架的通知。如此霸王条款备受争议,加上公司内部的裁员降薪,都在表明兰亭集势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经营困局。

  对手挤压制约

  增收瓶颈、资金困境之外,兰亭集势在自身所处的跨境B2C出口电商业务领域,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外部竞争。

  兰亭集势上市之初号称中国最大的外贸B2C网站,突出显示自己江湖老大的地位。2012年兰亭集势的营收为2亿美元,规模偏小,领先优势并不明显。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巨头在理顺电商网络与渠道后,其微弱的优势被快速赶超。

  以速卖通为例,在强大资本支持下,它已经迅速成为中国跨境出口电商领域的老大。速卖通是阿里2010年成立的,基于全球市场的一个在线交易平台。速卖通背后的阿里巴巴和淘宝,意味着的是其背后数十万甚至更多的金牌卖家和产品。对比兰亭集势的B2C模式,在SKU的深度和广度上,速卖通更胜一筹。数据显示,兰亭集势2014财年的订单总量达到970万份,而速卖通在2014年“双11”期间的总订单数就超过680万份。

  亚马逊中国则是兰亭集势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巨头。跨境电商的一个重要成本环节就是物流。亚马逊海外市场上无人能比的网络与渠道,在面向中国企业的跨境出口电商业务领域,显然拥有更多、更大的优势。

  对于目前的兰亭集势来说,海外市场进一步开拓十分困难。速卖通在自己的平台佣金只要3个点,而兰亭集势在eBay和亚马逊要10个点。成本增加很多,而自己的平台又未能积累大量用户。兰亭集势的市场空间在巨头的挤压下,开始不断缩窄。

  面对自身的瓶颈和巨头的挤压,兰亭集势也并非坐以待毙。2015年1月26日,兰亭集势推出“兰亭智通”全球跨境物流开发平台;5月16日发布一款基于全球社交网络的C2C移动电商平台WeStore。前者意在优化物流环节,掌握全局主动性;后者旨在提高移动端份额,扩大流量入口。

  仅从产品来看,两者对于兰亭集势的未来发展都算切中要害。然而,从现实出发,布局全球物流和抢占移动端谈何容易。光看亚马逊和京东为了物流建设,亏了多少年就知道难度有多大。兰亭集势无论是从模式还是规模都远逊于前两者,全球跨境物流平台的理想又何时能成。力推的移动电商平台WeStore也是这个道理,没有海量资本的助力,一个默默无闻的App又如何能够出头。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兰亭集势四面危机的时候,又该如何出招,才能守住手里已经不太多的市场呢?

稿件来源:《商界评论》杂志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