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马桥经编:新常态下孕育新一轮创新与变革
发表时间:2015-05-18      发表评论()

 

  杨纪朝、杨世滨、沈顺年、戴锋、金国强、魏国锋共同启动第十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暨第六届中国·马桥经编交易会水晶球(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中国第一纺织网5月18日消息(首席记者 martin 浙江 海宁 摄影 报道):5月18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暨第六届中国•马桥经编交易会以一场形式简朴但内容丰富、规模不大但氛围热烈的新闻发布会,在位于浙江海宁的中国经编总部商城宣布开幕。“经编新常态,孕育中的新一轮创新与变革”将成为本次经编行业年度专业盛会的核心理念,而这一理念,也正在逐步渗透到园区发展的思路中,开启全新的历史篇章。

  传统赛会新看点

  作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的传统赛会,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和中国•马桥经编交易会是“海宁潮国际博览会”的正式项目,已经成为经编行业的品牌活动。本次赛会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和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共同承办。

  据悉,今年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于3月份正式启动,到5月份截稿,两个月时间,共收到97家企业的472份参赛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一线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的最新研发成果,经编企业的科研实力可见一斑。18日-20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马桥经编交易会设置了中国经编总部商城的3000余平方米常驻型展示区和经编总部广场新搭建的3250平方米展示馆。“4月份启动招展工作以来,不到一周,标准展位就预订一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范浩毅告诉记者,交易会共有69家常驻企业和71家场外企业参展,还定向邀请了广东、江苏、新疆等省(区)和义乌、南通、绍兴等地专业市场的国内外专业采购商前来观展采购。

  虽说是延续多年的传统活动,但组委会每年都赋予新特色、新亮点。正如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魏国锋在发布会上介绍的,今年活动的亮点,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接地、融合、延伸、环保。

  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从2006年开始举办以来,一直以“推广经编”为已任,设置了服装、玩偶、户外用品等分赛事,通过先让设计者了解、使用经编产品,再达到大众认识经编产品的目的。通过大赛的努力,这些年来,经编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更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关注经编、运用经编。与此同时,经编企业自身在转型之路上也越来越注重科技创新,新品品类层出不穷。魏国锋说:“面料织造作为我们园区产业链中最主要的部分,亟需一个展示和宣传的舞台。”第十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适时调整定位,主打面料设计,让大赛更“接地气”,企业把最新、最潮的面料拿出来参加评比,引领市场时尚风向标,接轨时尚市场和科技市场的最前沿。豪生经编的超柔烂花经编布、宇立新材料的特殊投影材料、科源经编的天然纤维经编产品等都在交易会上集中展出。

  在安排上,设计大赛和交易会也不是简单的举办时间上的重合,而是真正从深入对接起来。组委会选取了部分经编设计大赛的参赛作品在经编交易会上作专门的展示,增加交易会的亮点,提升交易会的内涵。交易会邀请的专业观众中,有一批是往届经编设计大赛的获奖选手,这些当年的参赛选手,现在或在大型服装企业担任设计工作,或拥有自己的定制工作室,他们十分关注面料的潮流走向,也有较大的产品需求量,这将成为设计大赛和交易会最紧密、最深入的“融合”。由福建省十佳服装设计师陈宇创立的“上手工作室”因为下属多名设计师曾是经编设计大赛的参赛选手,而与海宁经编建立了联系。记者了解到,交易会期间,“上手工作室”将委派两名设计师专门来交易会选订经编面料。

  从2014年第五届经编交易会开始,参展范围已经从传统的面料参展商,扩展到化纤工业丝、经编机械设备等产业配套商。今年,参展范围进一步扩大,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延伸,引进了加弹机、印染助剂、染整设备等企业前来参展,使参展企业互为专业观众的一部分。常德纺机每年都派代表参加交易会,去年交易会开始吸纳设备商参展后,他们第一家报名,并将设备拉到现场做特展,欣喜的是,设备现场就被订购。在交易会上,该公司销售经理杨蕾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经有近1000台各类经编及相关设备销售在经编园区,此次交易会上展出的设备也已经被企业预订。

  除此之外,“环保”这个“新常态”下的“新时尚”也成为本届赛会的表达热点,展示了海宁经编打造蓝天、碧水、清气、绿植,全面打造“生态、美丽”园区的决心。经过筛选,交易会择优吸纳了江苏巨联、德清德天、绍兴新宇环保等多家环保企业参展。在交易会现场,绍兴新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宋善举告诉记者,“海宁经编产业园区非常重视环保,相信我们的新产品在这里会有广阔的市场,交易会聚集的专业人员多,商机也就多,经编产业的良好前景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市场潜力”。

  “世界经编”在路上

  成功的赛会,背后是繁荣的产业支撑,反过来又带动产业的发展。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自2000年建立以来,从乡镇工业园发展为省级开发区,用最初的十年时间,打造了产业高度集聚的“经编世界”。2011年以来,经编园区在“经编世界”的高起点上,紧抓“两个保持”和“两个突破”,为实现“世界经编”不懈努力。

  作为特色产业集群,该园区始终保持经编特色不动摇,始终优先引进各类经编产业及其延伸项目,保证80%以上企业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不断优化产业链,成功创建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园区走访企业时,记者听到最多的反馈就是“服务好”,从建园初期的“为您服务、帮您创业”到后来的“服务是第一优势”,经编园区“服务好”的名声一直在外。这些年来,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始终坚持传承“从服务开始”的招商方式和“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并努力实现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升华,促成“服务魅力”——“招商吸引力”——“发展助推力”的能量转化链条。

  传承之外是突破,要让产业发展到新的高度,就要谋求新的思路。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找到了两个突破口。一个突破口是从工业一枝独秀突破到产城全面融合。五年前,经编总部大厦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服务业生产性集聚区”的核心区开始启动;一年前,海宁智慧城正式挂牌,标志着经编产业园区进入经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新里程,产城融合更加全面和深入,“两园三中心”格局初步形成。另一个突破口是从单打独斗突破到抱团合力发展,园区组建了中纺经编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筹建产业公共平台和基地,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和强强联合,持续增强品牌合力、科技合力和产业链配套合力,不断扩大“马桥经编”区域名牌的“无形集体资产”效应,提升集群企业的产品附加值。

  正式依托这种传承和创新的精神,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领导班子的接力棒已经跑到第三圈,一直是越跑越精彩。与五年前相比,园区开发面积仅从5平方公里增加到5.7平方公里,但企业数量从367家增加到597家,技工贸产值从20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年利税从12亿元增加到18亿元,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连年提升。这里集聚了全球2500多台高档经编设备,每年的省级新产品超过50个、各类专利超过200个,每天有21000多名职工在这里工作、创业,1300多吨经编产品在这里诞生,并远销132个国家和地区,经编园区一片欣欣向荣。

  “马桥梦”: 源自小镇、志在世界

  当前,新一轮改革正在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也深刻思索着未来的发展之路,并开始厚积薄发地孕育新一轮创新与变革。“我们的园区、我们的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基础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矛盾,一定要焕发出‘改革、开放、创新、责任、担当’的精神,以经编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海宁智慧城融合发展为契机,坚持‘二产提升、三产创新’两大战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发展的瓶颈制约,在‘新常态”’下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版,努力推动‘马桥经编’从头越。”以魏国锋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有着明确的思路和坚定的改革信念。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魏国锋(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在魏国锋提到的“二产提升”战略上,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将选择继续做大做强“一号主导产业”,着力在产品链、产业链、价值链上下功夫、谋发展,形成各类创新要素集聚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经编新材料产业基地。

  通过“强总量、强龙头、强研发”,始终把经编产业作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一号主导产业”,不断完善横向发展,拓宽产品链。持续推进“零增地”技改,鼓励和支持经编及其配套产业发展,确保海宁经编产业在全国行业中的占比。努力推动园区与“世界500强”、央企等知名企业合作,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培育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充分发挥双轴向经编特色,巩固柔性复合材料优势地位,壮大多轴向经编规模,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基础材料,引入经编间隔织物,拓宽产业用经编产品的生产技术。

  产品链完善了,产业链也要拉长。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倡导以延伸产业链、实现集群分工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垂直发展,构建产业前、中、后端联动发展的产业转型发展体系。对此,改园区提出了“三个要”。一要抓延伸,抓紧集中生产要素,加快后整理产业园上马,推进园区后整理抱团发展,并助推新产品研发;逐步探索发展经编设备装备制造业、化纤原料配套产业、服装等成品制造业,实现产业链向“前后端”推进。二要提水平,着力改善现有织造、染整、复合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印染后整理的技术水平。三要重创意,依托后整理的发展,加强产业链企业的分工合作,加大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力度。

  在新常态的竞争中,价值链更加重要。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思路一是推进品牌建设,通过争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重点培育20家左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着力培育1-3个国际知名品牌作为园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驱动力,增强企业品牌化经营能力,提高企业非价格竞争力。二是突出两化融合,以“经编产业‘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为契机,促进信息化技术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推广应用生产在线检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射频识别(RFID)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三是建设美丽园区,继续深化“清气”、“治水”、“植绿”等生态行动,全面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同时围绕劳动关系和谐、绿色发展、“两富”同行等,推行“美丽纺织•责任发展”的理念,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在推进经编产业高度集聚发展的同时,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还将盯紧“现代服务产业”,全面推进“三产创新”战略,打造转型升级新经济园。作为海宁市首个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经济园,1年前,经海宁市人民政府批准,“海宁智慧城”已经挂牌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走进海宁智慧城,以1平方公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核心,包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海宁园、沪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海宁新金融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智慧创意中心在内的“两园三中心”初具规模,一座智慧之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这里,五大创新型服务业全面发力,以人力资本为基本要素,以科技、创意、服务为核心组件的服务经济正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以经编总部大厦为依托,打造创新型金融集聚区,发展创新型金融服务业。在目前已成功引进1家融资租赁公司、2家担保公司、1家小额贷款公司和51家基金公司的基础上,继续重点引进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创业投资、基金、保险、审计等创新型金融服务业,打造海宁唯一的创新型金融集聚区,成为未来海宁最闪耀的金融圈,未来海宁的“华尔街”。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海宁科技园为依托,以中鑫创业园标准厂房(众创空间)为主要区域,打造创新孵化区、研发加速区、产业协作区和配套功能区4个区块,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引进优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我市创业企业孵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我们的目标是到2016年集聚20家企业,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以沪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依托,以创智大厦为主要区域,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总规划面积约1万平方米,按照“立足海宁,接轨上海,服务嘉兴,辐射杭州湾”的区域功能定位,重点引进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培训、猎头、管理咨询、人才市场和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到2016年集聚30家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8亿元。

  以建设中的山顶移动互联网科技产业园为依托,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引进信息传输服务、互联网应用、移动平台研发运营、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快递物流、会展服务等产业,五年内初步建成省级互联网科技孵化器,至2019年底,引进入驻互联网孵化企业20家,从业人才800人,其中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名,产业园入驻企业估值超过5亿元。

  整合优化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拓展中纺经编研究院、中天纺检测中心和海利得车用差别化纤维研究院等平台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推进设计研发、会展服务、品牌营销、文化传媒等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式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时尚产品个性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

  “世界经编之都”和“智慧小镇”融合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正以全新的姿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源自小镇、志在世界的“马桥梦”正在照进现实。

稿件来源:本网专稿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