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仿包内幕:没有底线都在玩命
发表时间:2015-03-24    作者:胡柯  发表评论()

  米露(化名)怎么也没有想到,短短的3年时间,自己竟然就成了身家几千万的富豪,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并不光彩的行业——高仿。

  高仿是指根据仿制对象的原有外形、材质、功能所仿制出来的仿冒品。高仿作为一个术语常用在仿制生产技术壁垒较低的高端消费品上,比如仿制皮具、手袋、眼镜等一些国际大牌奢侈品。

  高仿不仅复制正品的外形等主要或全部要素,同时也会保留正品的品牌标识,所以说高仿商品实际上是高度仿真的假冒商品。

  对于高仿,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不陌生,北京的秀水街,上海的七浦路,广州的白云市场等等,凡是我们能在广告里看到的奢侈品牌包,这些地方都能找到,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价格只有正品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而包的质量有些和正品不相上下,有些只是略差而已。

  而米露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行业摸爬滚打,从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屌丝变身富豪,曾经的同窗看到她,都不敢相信,那个高中时代的假小子,现在已经满身真正的名牌。

  米露自己是不背高仿包的。因为,她深知,如果自己背了高仿包,就是出卖了自己,而她,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的。

  蓬勃的市场

  高仿包有市场,并且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并不难理解。

  在很多年轻女人的眼里,奢侈品都是有光环的,凡是拥有香奈儿[微博]、爱马仕、LV等品牌包的女人,似乎都被贴上了标签——“优雅的女人”,所以,渴望拥有的心理让这些经济能力有限的年轻姑娘对价格便宜,质量不差,样子几乎和正品一样的高仿包心动不已。

  正是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高仿行业逐渐发展壮大。它的市场份额究竟有多大,只要看看满大街的LV,相信大家就心里有数了。

  消费高仿包并不奇怪,但是高仿包是怎么大量生产面世的,却是一个神秘的问题。因为高仿本身是违法行为,依据中国司法解释,制作高仿名牌就属于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范畴,同时还违反国家的商标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要处以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严重的将按照刑法进行处罚。

  依照情节的轻重程度,罚款从20万元起,刑拘2年到15年。目前,因为售卖高仿产品被判刑的案例屡见不鲜。

  2014年4月,江苏省高院官方微信上发布了一起通过微信平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两个年轻女孩因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2140, 0.0088, 0.14%)20万元。

  而对高仿包,淘宝也是严厉打击。但是,高仿并没有因为这些打击和处罚消失。相反,你只要动动手指,在你的朋友圈和淘宝上,依然能看到高仿包的痕迹。

  米露告诉记者,其实微信和淘宝卖高仿的都是一些末端的代理商,真正的高手是不屑于这些平台的。

  以假乱真

  其实,高仿包的生产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凡是技艺好的师傅,模仿一个高仿包只需要一周不到的时间。

  米露从最初的末端代理做到今天的高端代理,“每一步都是在追逐利益。”

  米露的高仿生涯是因为“面子问题”而开始。

  米露,小城市居民,小康家庭。为了理想,在北京租房,上班。2011年,“想赚钱都想疯了。”只要是有赚钱的机会,不吃不喝都要冲上去。米露其实不虚荣,小时候的传统教育让她对生活还是容易知足的,“但是长期被你的同事取笑没有品位,心是会痛的。”所以,赚钱成了工作之余米露唯一思考的问题。

  偶然的机会,在秀水淘到一款高仿的爱马仕包,从此改变了米露的人生,“500元,真的只要500元。”虽然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正品,但是这个高仿的爱马仕包真的让米露亲眼见证了高仿的“面子”效应。

  几乎是一瞬间,“我就发展了十几个买家,一个包我只赚50元,净利润差不多600元。当时我就想,要是每天都挣600元,哇,真的不敢想。”于是,米露跑到秀水,从那里拿货,做起了最低级的卖家,“那时候,大部分都是卖给朋友和熟人。”

  赚了钱的米露为了能做得更大,她辞去工作,直接南下广州,找到了那里的代理商,这个代理商其实就是秀水的上家。一样的拿货卖货,只是这个时候,米露已经不卖朋友了,她发展了自己的下家,以便宜的价格卖给他们,和零售相比,“赚钱快, 也轻松。”

  渐渐地,随着对行业的熟悉,米露有了自己的生产厂。“没什么神秘的,我买来真品的包,交给师傅,他们解剖,模仿。”中国人的智慧在这方面永远不能被小瞧,“哪怕一个线头,师傅也能模仿出来。”

  大家对此就好奇了,那为什么真品和仿品还能鉴别出来呢?

  其实,“没有谁能仿得一模一样,尤其是手工的包,十个包十个样,我们能保证的只是外表雷同,LOGO一样,没有人会真的去追究你背的包是真的还是假的。”

  但是,高仿最难做到的其实是材料完全一样,金属扣完全一样,LOGO完全一样。毕竟,大牌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奢华的过程,如果能那么轻易被模仿的一模一样,这些大牌也就该关门歇业了。

  米露告诉记者,高仿品分四类:

  A货:包的主体部分为一般等级的国产专用皮,提手及包边部分虽为真皮,但不是高等级的皮质,内部用料不保证与真品用料一致(包括猪皮、专用布、绒布等),五金配件也是国产的(如拉链等),做工还行。厂家生产目前主要销往国内和非洲。A货的价格一般不会超过400元,钱包100左右居多。

  超A货:包的主体部分为进口专用皮,提手及包边部分为高档变色真皮,氧化变色所需时间较短,内部用料与真品用料一致(包括上等牛皮、专用布、绒布等);五金配件质量等级优良,做工优良;有序列号,防伪线,防尘袋,英文吊牌,说明书,出生卡。比较适合送礼或要求较高者自用。目前已经通过网络销往美国、加拿大、德国。国内市场价位在600~1500左右。

  B货:从皮质到手工都很一般,大多卖给学生妹,但是和普通的皮包比起来,还是精致很多。

  1:1:包的所用材质与正品材质99%接近,基本上都是欧洲和日本进口,比较贵,也最接近正品,正品有什么它就有什么,正品没什么它肯定不会有。一般供内地的货很少,主要销往欧美、港台,市场上较少有现货,价格上千是起步价。有一些被拿来当正品卖,基本上看不出高仿的痕迹。

  在中国市场上最受白领欢迎的是A货和超A货,其实,这两种货在国外也是非常走俏。

  消息称,2010年到2011年,英国高仿市场增长了60%,每年收入近3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15亿元),其中,大部分高仿来自中国。据调查,过半的英国受访者承认购买过高仿包,而她们之中有1/5的人年收入超过5万英镑(约合52万元人民币)。

  他们并不认为拿着高仿的包走在大街上会掉价,关键是,高仿的工艺真的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了。

  细节之别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如果不是1:1的货,正品和高仿还是有区别的。米露已经说过,材质、LOGO、甚至是手工,并不能模仿得那么深入,因为越是仿真,成本越高,而且正品的配色和材质,有一些真的是仿不出来的。

  比方说,LV的包,即使是内衬的走线都非常工整和细密,高仿为了节约成本,这种走线是不会走的。还有皮质,好的皮质有一个氧化的过程,正品因为是上等的皮,氧化的时间短,颜色漂亮,高仿的包有一些染色处理得不好,氧化之后,颜色会变得很奇怪。

  于是,为了追求低成本和最高的仿真度,高仿开始从大家以为的小作坊和黑工厂,转移到正规的大厂生产,大厂接高仿的单,是在“玩命”。可是我们看到了,市场的需求这么大,小作坊生产,产量是无法保证的,成本也会很高。

  那么,大厂生产高仿包是如何规避检查的?

  其实,包的样式是没有严格监管的,所以,这些高仿的生产者就去大厂生产包,而LOGO的制作,都是在小工厂完成,依照中国的法律规定,只有最后这个将包拼成高仿的人才构成犯罪,所以,大厂生产包是完全合规的。

  据米露介绍,最后拼包的厂家都藏得很深,一般是很难查到的,即使查到了,地方保护主义浓烈的话,罚款以示警告,这件事也就算过去了。所以,我们看到高仿包有源源不断的货源供应,而且质量基本上都有保证,这都是大厂助力的结果。

  没有底线

  但是,我们必须看清一个事实,那就是,高仿包,生产商其实并没有赚到钱,钱最后都是被代理商给赚走了。

  “工厂由于大批量出货,利润在50%以上,与零售商相比赚的只是零头。零售商把货物批发出去利润在200%以上,如果自己销售,则‘想定什么价就定什么价,想卖多少就卖多少’。”

  如今,随着海外代购的兴起,高仿包的利润更是让人咂舌,就连超A货也能卖出1:1的价格。这其中,有很多故事,米露说:“有时候,我都看不下去了,对奢侈品缺乏认知的人们啊,真的是花钱不心疼。”

  “首先简单说说你最常听到的一些字眼:原单、尾单、某某代工厂货、工匠货、老鼠仓、贴牌货、原厂库存,摸着良心告诉你,一线品牌这些统统都没有。”

  实际上,品牌包的生产是有严格规定的,一线奢侈品牌代工厂国内很少有,即便有,那也是“给十条拉链生产十个包包”的严格管理代工厂,什么尾单、库存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曾有消息报道,代工厂的老板因为弄丢了LV的一些配件,结果赔偿的价格远远超过了这笔生意带来的利润,所以,如果你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尾单或者是贴牌货,“恭喜你,你被骗了。”

  海外代购,让大家相信的其实是产品的包装、生产签、发票等能证明身份的东西,但这些东西是很容易就能得到。“这些东西都不用高仿,有现成的。”

  米露说,“代购商”要把国内货“包装”成洋货,手段很多。

  现在很多海外代购和国外物流公司合作,由物流公司提供国际物流单号,单号由电脑随机产生,购买者只需要付少许费用。实际上这些代购物品是直接从国内发的货,购物小票是伪造的。有的代购商家还会从国外往国内邮寄空纸箱,目的是为了获得纸箱上的国外邮戳。”

  而且,为了方便发展二级代理,一般一级代理商在工厂拿到货以后,会找人专门从奢侈品店里购买检验证书,或者是从买真货的人手中以三四百块钱的价格回收商品的货物检验证书,放到自己的产品中,这样你就会看到很多高仿货其实都具有真的检验证书。

  为了自证清白,“支持专柜验货”更加让消费者笃定买的是真货。“实际上,大多数的专柜不支持验货,所以消费者是拿不到假货证明的。”

  如此以来,代理商的利润空间就被空前放大。米露坦诚,如果要自己做到全套的高仿,她的利润都超过100%,甚至高达200%。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短短三年时间,米露成了身家千万的富豪。

  奢侈品之殇

  那么,就有很多人问了,高仿可以卖得那么便宜,为什么正品就那么贵?

  我们知道,名牌包的价格构成,很大一部分来自设计与广告投入。设计师是品牌的生命与灵魂,如果没有Prada第三代传人Miuccia Prada小姐的设计天赋,又怎么会有后来拯救了走向黄昏的家族生意的Miu Miu副线品牌的诞生?

  没有顶级设计师为各种包包注入生命力,再多的高档皮料都是枉然,自然这部分费用价值不菲。有了好的设计好的产品,推向市场需要靠广告靠明星靠传媒传播。

  顶尖的设计师必须搭配顶尖的模特,所以,当我们对大牌包耳熟能详的时候,奢侈品牌花的钱恐怕是一个普通人很难想象的。这些大牌的努力,其实在高仿的冲击下,等于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而高仿只需要计算好自己的成本、材料、人工,真的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所以价格才会有吸引力,品质又不差。

  根据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2012年内地消费者在海外购买740亿美元的奢侈品,远高于他们在2011年花费的500亿美元。该报告同时称,大量假货已经让奢侈品完全大众化,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降低。

  在英国,受到高仿包的冲击,爱马仕、香奈儿、LV和巴宝莉[微博]这些长期受到模仿的奢侈品公司纷纷反击。2013年9月,英国知识产权犯罪部门成立。去年3月,在英国利物浦便查收了一批高仿包并逮捕了两名男子。

  急功近利在搅乱着整个社会,把人们加快速度地投掷进欲望、奢靡还有名利里,而时尚圈正处在这场加速运动的前沿,每个人都在渴望着一夜成名。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秀场里为何会有昂贵的高级定制。

  但是,大牌面对高仿也是很无奈的,举证难、维权难,让这些优秀的品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米露告诉记者,如今,她已经退出了这个圈子,“该赚得钱都已经赚到了,风险这么高,我不愿意再冒险。”想起曾经怕被查的难眠夜晚,米露说,“这样的人生太糟糕,有钱也很糟。”其实,她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在渐渐淡出这个圈子,因为卖高仿的人太多了,钱已经不那么好挣了。

  如果不是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的激烈竞争让这个市场顶风作案的人越来越多,米露说:“凭直觉,我觉得这个行业要发生变革了,只是,什么时候来,我们都不清楚。”


媒体揭秘非正品内幕:淘宝网非正品率超过六成2015年03月23日 15:08  《小康 财智》  我有话说(81人参与) 收藏本文     
《小康-财智》第三期封面图  特别策划

  非正品内幕


  对假货加以严惩,给造假企业多一些威慑,给创新企业多一份希望。而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应当时刻警醒,不主动购买假货,才是杜绝假货市场的真正源头。

  文|《小康·财智》编辑部

  春节前,淘宝与工商总局的“大对决”引发社会对淘宝售假的关注,短短几天时间,工商总局公布“白皮书”、淘宝员工胡冰发表公开信、阿里巴巴[微博]股价急剧下挫、工商总局局长召见马云[微博]、达成和解、分别发布各自的声明……几起几落,至尘埃落定,像是上演了一部商业大片。

  节后即是“3·15”。在这个电商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时代,在这个全国都关注产品质量的时间段,我们将目光投向一种特殊的“假货”:非正品。

  2015年1月23日,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淘宝网[微博]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这么说来,“非正品率”超过六成。

  何为非正品?本期策划专门为你细细解读。

  资深淘宝人:我挺淘宝

  宋小朵算得上资深淘宝人了。她2007年就开始淘宝网购,期间经历了怀孕、生子、新房装修等几个人生重要节点,可以说,孕妈妈用品、婴儿用品、装修材料、家居用品几个大类都是在淘宝上解决的,直至今日,习惯了淘宝的她,生活中所用几乎都来自于淘宝。如今她已经是淘宝授予的V5买家。V5,意思就是已经买过很多很多商品的客户。

  说到网购是否会买到假货的问题,她很肯定地说,小心选择,问题不大。

  她说,很少网购的人肯定会担心假货问题,一旦买到假货会很愤怒。但是像她这样习惯网购的人很容易躲开假货陷阱。她一般会仔细看评价,看货物细节,看价格是否符合常识。淘宝网其实设计了很科学的体系,就是购物评价体系,都是用户一单一单地评出来的,相对是客观可靠的。看上去比较差的卖家就不买。另外就是不要去看太便宜的东西,价格过低的质量都不太可靠,这是常识。

  有的淘宝店有刷评价,特别是衣物类,那种一般都能看出来,关键是看商品是否有七天退换政策,大多数比较好的店铺都有,如果买到了不好的东西能退,就基本没问题了。顶多损失点运费。

  食品、电器,这些是一定要注意不能买到假货的。看品牌,看卖家评价,看价格。化妆品一般不网购。几点注意下来,宋小朵认为多年来整体购买成功率很高,网购经历都不错。

  宋小朵高度评价淘宝带来的便利和低价,给出了80-90的高分。她在买装修材料的时候,有运输过程损坏的,要补配件的,要退货换货的,无一例外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卖家在评价体系的压力下,服务质量都不错。

  另一方面,宋小朵也买过衣服和包包的超A货。真的大牌奢侈品太贵了,买点超A货过过瘾。

  对于淘宝与工商总局的大战,她觉得“对阵没有找到关键点”。“工商总局是不是想多收点税?”

  可以说,宋小朵代表了一大批网购达人的立场和观点。

  谁受害,谁受益?

  百度百科[微博]对正品的解释是:“正品是指某个品牌原创出产的产品,而对应的词汇就是‘假货’、‘次品’。”也就是说,非正品的关键词是:仿造品牌、非原创、质量差。

  对照宋小朵亲身经历,如果说淘宝上六成以上的是非正品,那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毕竟以她为代表的广大消费者通过淘宝买的生活用品绝大多数又便宜又好用。便宜是相对于商场和超市的价格,网购毕竟省去了高昂的场地费,好用则是说明不是劣质商品。

  工商总局的“白皮书”里的定义是:“统一将假冒伪劣产品、翻新产品、非授权正规渠道,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要求产品等均列为非正品。”这个定义显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假货、次品之外,特别指出了“未经授权”,应该剑指奢侈品牌的衣服包包,以及不明渠道的化妆品。

  宋小朵在长期的淘宝生活锻炼下,无意中将淘宝产品分为三种类型,恰好契合了工商总局的分类:一是普通商品,基本上根据卖家信誉和价格就可以区分正品与非正品;二是高档衣服包包,仿制品集中地;三是化妆品,情况不明,敬而远之。

  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工商总局针对淘宝商品做了其实很扎实的工作,如果将打假工作集中于高仿和化妆品,应该正好打中了淘宝假货的七寸。

  可惜的是,工商总局发布的统计结果不够严谨,授人以柄,导致淘宝的激烈反击,也导致整个中国概念股在海外股市因不明真相而惨烈下跌,600亿美元市值蒸发。最后这个本来有理有利有力的打假行动黯然收局。

  一般说来,消费者购买普通商品都会趋于买正品,在这样的市场氛围和信息正向反馈环境中,只要加强管理,假货的生存空间并不大。而消费者“有意购假”行为,则相当于做了造假者的同谋,以衣服和包包领域为首,高价值品牌的仿制品在网上大行其道。实在是因为衣服包包在名牌和非名牌之间的价格差异太大,消费者其实就是冲着仿造名牌的非正品的价格去的。这种行为鼓励了高仿商品的造假,打击起来有难度。

  挺淘宝,自然是挺正品为主的普通商品,高档商品的仿制品是不能鼓励的。仿名牌、卖假货,损害的是市场创新能力,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如果对仿制品打击不够,这个市场就必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好产品难以产生。

  最近去日本抢购马桶圈和电饭锅的人郁闷地发现,原来这些东西都是中国制造。反思一下为什么好产品都出现在国外?从国际大牌奢侈品到高档生活用品,即便是国内有这种能力,似乎也少有商家愿意去花大代价研发有创新精神的高档商品。

  55度杯的概念刚推出便得到市场的认可,随之而来不出意料之外,是大量的山寨品。香港某服装品牌对付网购赝品的办法就是拒绝对线上电商的授权,只做自己旗舰店的销售。自主创新遭遇的山寨盗版的反噬,导致成本高企,推广不易。企业发现靠创新产品挣不了钱,那干脆将主要精力放在成本容易控制的普通商品,反正中国市场纵深那么大,卖了一线城市还有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市场可以开发。

  最后的结果就是,高档商品等于进口商品。

  表面上看,原创品牌受损,买高仿商品的消费者受益,进一步想,国货品质受损,买高档商品只能买进口的,最终还是国内的消费者受损。

  维权那些事儿

  维权,一方面是遭到山寨的原创品牌的维权,另一方面是无意中买到假货的顾客维权。“有意购假”的行为不算。

  本期专题我们的记者采访了大量遭遇山寨的原创品牌,无一例外,维权就一个字,难。

  为世界杯设计并生产吉祥物福来哥的公司,曾因国内假货泛滥,专门设立了维权品牌经理的岗位,为自己的产品维权打假。不过,其效果似乎有限,随着世界杯的结束该岗位也就名存实亡了。香港某品牌服装被网络上的假货搞得头大,维权了很久,成本高,成效微乎其微,也就放弃维权,转而自己想办法告知消费者,你们只能上我们的旗舰店才能买到正品。也就是说,放弃了网络代理营销这一块能够迅速扩大市场的渠道。

  55度杯遭疯狂山寨,山寨货还振振有词认为一个杯子的成本远低于55度杯的售价,完全无视研发和创新的隐形成本,诱导用户吐槽,差点将这个新产品掐死在摇篮中,公司不得不启动全面打假行动。幸好集团董事长贾伟不但没有放弃,反而高调表示还要继续研发一系列的智慧生活的创新产品,引领“神器时代”。这种迎难而上的决心终归给了我们一线希望。

  而对于消费者维权,有的人认为商家应该对假货负全责,为淘宝开脱,其实不然。作为一个经营场所,哪怕是虚拟的、线上的,淘宝与其他实体商场一样,必须对这个场所中所销售的所有商品负责。而实际上淘宝面对海量商品,尽管监管困难,仍不能摆脱其监管责任。

  所以,如果消费者在网购时,以正常的市场价格买到了假货,除了要求商家退货退款之外,还可以直接找淘宝要说法。平心而论,在淘宝上买到不合心意的商品,店小二对待退货换货的态度,与普通商场相比,那是好了不止一点两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淘宝建立了一套非常有价值的商业生态体系:商家点评,以及后付款的支付宝[微博]。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大战”之后发布声明:“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

  将之说成“委屈”只是煽情的手段,其实,在中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这是淘宝必须背负的法律责任。

  全球打假

  马云没说错,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放眼全球,再将目光投向一百年前,假货就已经随着现代工商业和国际贸易的兴起而大行其道。

  在本期专题《全球打假,未有穷期》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假货事件,除了损害普通消费者之外,有的甚至造成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战事失利等后果。

  从WTO[微博]到各个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管理者一直在与假货作斗争。假货被称之为新型毒品,一点不为过。以美国为代表的法治严谨、违法严惩的国家,仍然为屡禁不止的假货头痛不已。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将造假、卖假行为视作犯罪,并不断完善法律加以管理。这是国家工商总局的职责所在,也是淘宝不能回避的法律责任。一旦发现假货即严惩,给造假企业多一些威慑,给创新企业多一份希望。

  而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应当时刻警醒,不主动购买假货,才是杜绝假货市场的真正源头。

稿件来源:《小康 财智》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