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整体外贸形势严峻,中欧、中日贸易下滑,东南亚国家竞争,人民币汇率上升及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我国医用敷料出口遭遇“寒流”,出口额为22.90亿美元,同比下降6.98%。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回稳,加之医用敷料刚性需求的特点及我国产品的性价比相对优势,预计2013年我国医用敷料出口增幅将回升到10%左右。
2012年出口额呈现负增长
2012年,我国医用敷料总体出口额呈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与2011年30%的增幅相比,形势不容乐观。医用敷料产品出口与2012年同期医疗器械整体出口的11.96%增幅相比,突显敷料子行业出口增长动力欠缺,但总体出口减幅并没有2008年金融危机时惨烈,2008年医用敷料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2.46%,而2012年的下降幅度为2008年的一半。
据世界海关数据显示,在欧盟和美国市场上我国产品相对市场份额基本与去年持平,增长了1.41和0.04个百分点。医用敷料出口数量同比增长4.04%,出口价格同比下降10.59%,胶类敷料数量同比增长7.50%,价格同比增长10.04%。
2012年医用敷料月出口额同比均有所下降,除3月份逢春节假期后,出口额反弹较大,呈现增长以外,基本每月出口金额同比都有所下降,尤其是7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6.45%,此后每月出口下降形势有所缓和,平均出口金额基本保持1.91亿美元/月的水平。
欧洲、北美传统市场低迷
欧洲、北美洲是我医用敷料出口的两大传统市场。2012年对这两大市场的出口额均有下降,分别为4.93%和3.76%,两大市场份额累计占比为67.65%。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积极推进,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仍然较快,在危机中彰显特色,尤其是对中东地区新兴市场出口额增幅达到36.56%。
在前十大国别市场中,中国对日出口持续负增长,2012年对日出口同比下降20.73%,11月单月对日出口同比增速更下滑至-29%。2012年医用敷料出口前十大国家中,除英国、荷兰两国,其他八国均出现负增长,而此出口前十国占整个出口市场比率为69.58%。
2012年,出口十强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平稳,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共有47家,2011年为52家,企业数量同比减少了9.6%。47家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出口总金额为123294.86 万美元,同比降低了6.32%。
2012年出口十强企业均为生产型企业,出口占比累计达到26.8%,较2011年的27.6%略有下降,出口企业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宗商品新兴市场增长快
药棉、纱布和绷带是医用敷料出口的大宗商品,去年出额为8.75亿美元,同比下降2.33%,占敷料出口的38.19%。同时,出口量和价格同比均呈小幅下降趋势,出口量同比减少1.39%,出口价格同比降低0.96%,与2011年基本持平。
从该类产品出口的地区看,欧美传统市场需求有所回落,对北美和欧洲出口均出现负增长,分别为-4.49%和-12.79%,而对非洲、中东、大洋洲、东盟等地区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
高端制造业企业回流本土
从2005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了32.5%。而像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劳动力成本降低,挤占了不少市场份额。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增大、劳动力成本也相应增高,各种成本持续上涨削弱了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各类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
欧美两个核心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复苏不见起色。为挽救局面,欧美国家都在重振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鼓励企业回流本土,对“中国制造”产品有所抑制。
美国现在更偏向于拥有富足劳动力、平均工资较低、地理上更接近发达国家的地区,以及运输成本低廉的墨西哥地区。除此之外,像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表现也十分强劲。美国FDA、欧盟CE加强了对“中国制造”的医用敷料产品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市场准入标准,使部分产品,尤其是II类产品更难申请准入。
此外,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问题仍比较突出,加上缺乏更多的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导致企业难以掌握议价主动权。这些因素都是致使医用敷料出口额出现负增长的原因。
在欧洲经济危机导致外部需求萎缩,行业整体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有不少企业确实迫于当前压力而谨慎参与市场拓展,但更多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愿意把“功夫用在别人忽略的时点”,沉着应对,推进转型升级、提升技术,加强自主品牌的创立与营销,同时推动市场多元化,开拓内销市场。同时,医用敷料龙头企业要力争信息共享,公平合理竞争,并通过商协会平台更好地学习分享经验,带头推动整个医用敷料出口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