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走进第二站——常熟•梅李
发表时间:2012-05-28      发表评论()

  中国第一纺织网5月28日消息(特派首席记者 martin 江苏 常熟 摄影 报导):今天(5月28日)上午,“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走进梅李”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人民政府隆重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致辞(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约副会长、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新闻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孙淮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会长沈顺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房娜等中纺联领导。

梅李镇镇长张宁江(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健、中共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党委书记姚丽英、中共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宁江、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人大主席陈俊等地方政府领导、主要经编企业负责人,以及“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媒体团成员30余人共同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再次感受享誉海内外“梅李经编”的魅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主持人马丁丁(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发布会上,依据万里行活动“四个一”的基本内容,播放了万里行《经编之路》和《人文梅李》的宣传片,东华大学陈南梁教授受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的委托做了《中国经编产业分析与发展报告》。媒体团成员就梅李镇经编产业特色和近年来该产业在梅李镇经济发展中的情况等与中纺联、常熟市、梅李镇相关领导进行了热烈讨论。

梅李镇党委书记姚丽英(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健在发言中指出,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是一种全新思维的产业调研形式,通过众多行业、社会媒体记者的不同视角,全方位的审视行业发展的优势,挖掘梅李经编产业发展的潜力,将为梅李经编营造新的发展环境,实现该产业的新跨越提供重要参考,他代表常熟市委、市政府对万里行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该活动在梅李的开展充满信心。

  梅李镇党委书记姚丽英致欢迎辞,梅李镇镇长张宁江就近年来梅李经编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据介绍,从开始的起步阶段、到迅速发展阶段、调整提高阶段、再到如今的转型升级阶段,梅李的经编产业从原来的富民产业发展成为现在的支柱产业。多年来,梅李镇党委、政府始终注重“放水养鱼”,经过努力和发展,梅李经编产业已初步具备了特色明显、设备先进、技术领先、效益提高的优势和特点。在新的时期,面临新的形势,下一步将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创新发展梅李经编产业:

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健(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一、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业集聚水平。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做优。建立更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骨干企业带动面上企业的发展,并积极吸引基地外的企业向基地聚集,促进基地企业相互配套,产品的开发从相对单一分散向产品群、产业链发展,形成专业特色和规模优势。依托自主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快争创名牌的步伐,对创立成为苏州级以上名牌的企业给予重奖,提高企业创立名牌的积极性,提升梅李镇经编特色产业的档次。

东华大学陈南梁教授(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二、着力建设经编产业集聚区。梅李镇经编产业在2011年即成为了超百亿集群,并且正在负责制定江苏省经编行业产业标准。梅李镇积极与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全面加大企业在产品研发、专利申请、销售、经营管理等方面力度。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房娜(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目前,众望经编与南通大学、宝沣特纤与江南大学均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群英针织、新昌经编等企业将与高校合作共同研发经编新产品项目。梅李镇充分发挥经编行业协会作用,组织外出参加各类会展、交流,扩展市场,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广大经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梅李镇经编产业规模。“十二五”期间,梅李镇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经编企业4家,1亿元以上企业15家;中国名牌1只,省级名牌5只,苏州市级名牌10只。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将“走基层 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梅李站站牌授予了梅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宁江、梅李镇人大主席陈俊(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张宁江表示,梅李镇将以此次“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走进梅李”为新的发展起点,调整理念、创新思维,加快建立梅李经编面料联盟标准,不断加大新品研究和市场拓展,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着力建设经编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打响“中国梅李•经编世界”这一独特的区域品牌。

  经编是梅李镇的富民产业,也是梅李镇的特色产业。该产业在梅李起步早、发展快,迅速形成集聚效应. 目前已成为集原料、织造、后整理和终端产品于一体的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该镇现有各类经编企业规模以上企业65家,个体经营户1000多家,拥有各类经编机械近3800台套,占市场上国产经编机的70%,是我国最大的绒类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针织工业的第一批产值超百亿集群。据统计,2011年底,梅李镇经编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分别占该镇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金的28.05%、26.96%、17.23%,为梅李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镇长张宁江表示,为梅李经编产业的提升发展,梅李镇党委、政府大胆提出全力打响“中国梅李 经编世界”这一区域品牌的构想,目前具体的高水平与可操作性一致的大目标已经起航。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改组联合、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做优,建立更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骨干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并积极吸引基地外的企业向基地聚集,促进基地企业相互配套,产品的开发从相对单一分散向产品群、产业链发展,充分形成专业特色和规模优势。培育自主品牌,进一步在市场上打响梅李经编区域品牌,加快企业创名牌的步伐,对创立成为苏州级以上名牌的企业给予重奖,提高企业创立名牌的积极性,提升梅李镇经编特色产业的层次和档次。

  “聚沙成塔”,是梅李人勤劳勇敢精神的最真实写照。在自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的冲击及国内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劳动力成本不断攀高的重压下,梅李经编直面产业发展困难,转危为机,积极寻找新路径,在困难中打造“梅李经编”名片的新内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梅李经编的发展。

  28日下午,报道组集体参观了梅李经编的代表性企业常熟市群英针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常熟市昌盛经编织造有限公司。

  发布会现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将“走基层 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梅李站站牌授予了梅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宁江、梅李镇人大主席陈俊。同时,沈顺年会长将万里行里程大旗交到了万里行第三站代表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占洪手中。6月10日,“走基层 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媒体团将挺进江苏常州,聚焦中国经编机械。

稿件来源:本网专稿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