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宁江(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中国第一纺织网5月28日消息(特派首席记者 martin 江苏 常熟 摄影 报导):今天(5月28日)上午,“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走进梅李”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人民政府隆重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约副会长、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新闻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孙淮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会长沈顺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房娜等中纺联领导与及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健、中共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党委书记姚丽英、中共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宁江、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人大主席陈俊等地方政府领导、主要经编企业负责人,以及“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媒体团成员30余人共同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再次感受享誉海内外“梅李经编”的魅力。
中共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宁江在致辞中介绍,2011年,梅李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3亿元,工业总产值3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目前,梅李镇已形成冶金机械、化纤纺织、电子轻工、装饰玻璃、服装皮件、经编家纺六大支柱产业,经编行业更是其中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张宁江介绍,梅李的经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起步阶段,梅李镇党委、政府冲破原“苏南模式”,将原集体企业“常熟食品饮料厂”提供给私营业主作为生产经营场所,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多人合租、小作坊式生产的模式。当时的私营业主大多是从几个人合买一台经编机起家,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出产品后也只能被动的等待外地客户上门收购,为解决经编产品的销路问题,“8个农民出国闯天下”,梅李人依靠前瞻性的眼光和大胆的摸索,使梅李的经编产业直接与国际接轨。1995年,梅李镇成立“江苏梅李民营轻纺工业园”,为经编产业走向集群经济发展建立了“根据地”。
2002年,梅李经编产业发展进入第二次飞跃期,政府在土地批租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民企龙头开始批租土地新建厂房、扩大生产,成为企业规模发展的先行军。2006年,梅李商会经编印染分会成立,梅李镇的经编产业进一步踏上了龙头引领,抱团发展的新征程。2008年1月12日,梅李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经编名镇”称号,梅李经编产业站上了新一轮腾飞的跑道。
近年来,梅李镇规划282亩土地,组建常熟市梅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有10家规模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各类经编化纤规模以上企业65家,个体户1000多家,拥有各类经编机械3800台套,从业人员达1.5万多人,并有150多人常年在世界各国从事销售贸易。经编布产品达30多种,年产量超20万吨,年产值超100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南非、尼日利亚、罗马尼亚和中东等16个国家和地区。经编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并丝、经编、剖幅、刷花、印染、拉毛、家纺、服装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目前,梅李镇已经形成了集原料(化纤、纺丝)、织造(经编、纬编)、后整理(印染)和终端产品(家纺、服装)于一体的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