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德于先,利于后——丹藏淳治:经编产业中的“白求恩”
发表时间:2012-05-26      发表评论()

  中国经编万里行媒体团与浙江万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兼高级工程师丹藏淳治先生及浙江万方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伟华先生合影(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中国第一纺织网5月26日消息(首席记者 martin 浙江 海宁 摄影 报导):“走基层 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浙江海宁站活动,今天(5月26日)正式启动,中国第一纺织网、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中国纺织》杂志、《纺织服装周刊》、《中国纺织报》、《服装时报》及中国广播网、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国际商报、中国工业报、中国质量报、中国贸易报、中国经济网、人民网等20余家中央及专业新闻媒体,深入“中国经编之都”——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从各个层面见证经编产业的发展变化。

  浙江万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兼高级工程师丹藏淳治先生和浙江万方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伟华先生(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共同主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承办的“走基层 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活动以挖掘发展潜力、 营造发展环境、 实现行业新跨越为目标,发挥“宣传做为重要生产力之一”的优势,走进基层,来到企业,以特殊的方式反映我国经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和事,为经编产业“十二五”乃至更长远时期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探讨新途径。

浙江万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兼高级工程师丹藏淳治先生(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今天下午,媒体团参观了海宁代表性经编企业——浙江万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实地走访了企业生产车间后,媒体团成员见到了素有经编产业中的白求恩之美誉的浙江万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兼高级工程师丹藏淳治先生。

  60多岁的丹藏先生在马桥街道志愿工作已有5个年头了,说起5年中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以及工作经验,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丹藏先生出生于1945年,从18岁进入日本尤尼吉可公司开始自己的经编之路直至60岁退休,他在经编技术方面钻研了40多个年头,从最初的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到现在的炉火纯青,从机器零件的拆卸到经编技术的开发,这一路走过来的风风雨雨让媒体团看到了一个年逾半百的老先生身上那种执著、坚韧、耐苦的品质。

浙江万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兼高级工程师丹藏淳治先生(中国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丹藏先生在工作态度上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技术性人才”,因此,凡事他都提倡身体力行,亲历亲为。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来形容这位实干家,一点也不为过。谈及他如何萌生到海宁来志愿参加工作的想法时,老爷子笑得很开怀,他说:“我在中国寻求一位理念上不谋而合的盟友,从事着自己希望的事业,报酬不报酬从来不在我的考虑之列。”

  “我不努力,也不勤奋”

  20世纪60年代,高中毕业的丹藏先生进入了日本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织造公司尤尼吉可,这一干,就是40多个年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在丹藏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他认为,书看得再多,不如自己去多实践的效果好,这既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增加自己的经验,一举两得。他坦言自己的经编之路是在无数个挫折中,披荆斩棘走过来的。丹藏深有体会地给我们讲起了他自己的经验。有一次,在布料生产中,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未经过物性起球测试这一个流程,导致公司在名誉上和经济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虽然后来事情解决了,但是这也让丹藏先生更加坚信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也告诉我们,虚心向自己的前辈学习,吸取他人的工作经验,也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中的丹藏先生是一个十分健谈开朗的老人,然而,一进入工作状态,他就立刻变成了一个“斤斤计较”的“督察”。在成品仓库车间,工作人员在检验切断有疵点的布料时,通常都会习惯性地多划一点。为此,丹藏先生特地自拟了一份剪疵、拼幅接头的“注意要点”,列明剪疵拼接的规则,并且向大家说明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浪费,降低损耗。刚开始,大家都很难自觉转换过来,然而,在他持之以恒地带动下,大家现在都已经能够自觉地做到这一点了。他总是这样,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自己的工作伙伴,感动着自己在中国的“家人”。

  “我们都坚信‘德于先,利于后’”

  浙江万方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伟华先生跟丹藏先生不仅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他本人更把老先生视为在工作理念上“志同道合”的好友和长者。谈到丹藏淳治先生,他的感受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然,他也阐述这里的“朋”是指在工作理念上与自己不谋而合的盟友。万方新材料作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一家龙头企业,自成立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效益为先”的服务宗旨。而在采访中,毛伟华也多次强调公司在运作上,首先突出的是“效益”,而非“利益”。对公司职员的人身安全及基本权益负责,对合作方负责,同时也对生态环境负责是他们的追求,而在此基础上的效益最大化才是万方人的目标。而在与丹藏先生谈及这一公司理念时,他们是不谋而合的,这也正是丹藏先生在自己退休之后,愿意不辞辛苦千山万水地从日本来万方的原因之一。

  与毛伟华谈及丹藏先生充满魅力的人格,他也有自己的体会,“如何看待丹藏先生,了解他的个人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活着对这个社会没有什么贡献,那与行尸走肉是无异的。对于自己的工作,他愿意做,喜欢做,这也是为什么他在花甲之年,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做一名志愿者的原因。而我们能够共事,在价值观方面是拥有相同看法的,我们都坚信‘德于先,利于后’的理念,希望能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奋斗理想!”

稿件来源:本网专稿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