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从山东舒朗IPO被否探寻中国女装企业发展之路
发表时间:2011-06-09    作者:万晗  发表评论()

    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中国女装优秀企业——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舒朗)首发申请未获通过,未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上市的本土女装公司”,此事引起行业内外一片叹息之声。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在遗憾过后,我们不禁深思:一个坚持自主创新、以自营模式为主的优秀民族女装企业为何被挡在了资本市场大门之外?未来,中国女装企业的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上会被否”对每一个试图踏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来说,都是需要事先去设想的一种结果,一旦申请未获通过,将最早于半年之后才能再次提出申请,这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会造成一定影响。虽然怀揣着成为“中国第一个上市的本土女装公司”的愿景,承载着中国服装行业新的寄望,但舒朗最终还是与资本市场擦肩而过,十分令人遗憾。

    为此叹息的不仅仅是上千名舒朗员工和“大胡子”董事长吴健民,行业领导与企业家也不禁发出一丝感慨。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在获悉结果后第一时间更新了微博:“20日舒朗上会,随即传来消息未过会,为吴总遗憾惋惜中!”4月22日下午,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表示,虽然舒朗这次上会没有获得通过,但却是第一家叩响中国证监会大门的本土女装企业,对整个中国女装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未通过是因发展速度太快?

    除了叹息之外,上会未通过的原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舒朗作为中国服装协会女装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副会长单位,通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在行业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女装新形象的代表,这样一个有实力的企业是什么原因未获通过呢?

    有人认为,在20日上会前舒朗拖欠员工保险和公积金的小道消息,影响了舒朗上会。但伴随着22日烟台市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了事实真相后,人们明白那只不过是某些媒体对即将上会的企业制造负面新闻的一些不入流的小把戏而已。

    那么问题就有可能出在舒朗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开的一些风险因素,例如72.78%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流动比率偏低等。去年底和今年初两家男装企业先后上市,希努尔上市前的资产负债率为47.85%,步森股份上市前资产负债率为52.98%,与他们相比,舒朗有一定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舒朗以自营模式为主,而上述两家男装企业则主要以加盟模式为主,因此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等指标的差异是由于企业不同的经营模式导致的。

    如果分析舒朗的相关数据,资产负债率高、流动比率低或许还与舒朗近几年“青蛙跳”式发展速度有关。2008年到2010年,舒朗的净利润分别为1175万元、2615万元、5024万元,近两年的增长率高达123%和92%。2010年,舒朗的毛利率为68.23%,击败之前A股服装行业“毛利之王”、毛利率高达48.81%的凯撒股份。这些信息表明,舒朗即使与已经上市的中国服装企业相比,盈利能力仍遥遥领先。

    再来看一组数据:2008年到2010年,舒朗直营店的数量分别为183个、279个、492个,2009年的增长率为52%,2010年的增长率高达76%。由于舒朗的直营店有492家,而加盟店只有59家,因此,每一个直营店的开设都将占用大量的资金。

    高盈利却高负债,唯一的解释就是企业将资金用于快速扩张中了。一个发展了十年的企业如果不能持续壮大就会迅速老化,这也是舒朗在今年推出十个品牌的原因,而在招股说明书中的一句话也表达了舒朗将延续快速扩张路线的决心:上市成功后将募集资金的1.8亿多元继续用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有些企业为了上市时数据好看而不顾企业的发展战略,显然舒朗并没有采取这种做法,舒朗踏实做实业、打造百年品牌企业的思路清晰可见,相信舒朗的上市受阻只是暂时的。

    “舒朗模式”竞争力有多大?

    从美邦、森马的虚拟营销,到希努尔男装终生免费干洗,每一个成功上市的服装企业都靠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获得中国证监会的青睐,舒朗作为一个异军突起、发展速度惊人的女装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又有何特点呢?

    舒朗1999年诞生在北方的海滨城市——烟台,自品牌创立初期就坚持走“自主创新、民族品牌、专业女装”的路线,在这个方向指引下,舒朗遵循并践行“六加一”模式,“一”即加工制造,“六”即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物流、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6个环节,旨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效率,强化企业在各个产业链之间的自控能力和控制权、市场的主导权、开发的主导权。舒朗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将“六加一”中“六”进行了全方面升级,为的是通过这种链式经济把利润最丰厚的环节留给自己。

    在产品设计环节,舒朗目前不仅拥有由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生组成的高素质研发团队,还与国外高水平的设计公司或设计工作室进行合作,设计理念与国际最新潮流接轨。这样的高端设计能力,使得舒朗一进入市场就获得了消费者青睐。

    在原料采购环节,国内企业多在南方采购高档面料,由于舒朗起步较晚,在与知名、大型企业的竞争中常处于下风,面料供应问题一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舒朗直接与国际面料供应商谈判,从欧洲、日本、韩国等地采购高档面料,依托高效的国际物流体系,甚至比原来在南方采购还要便捷。

    舒朗的“六加一”模式引起了诸多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关注,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吴敬琏、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都曾亲赴舒朗公司考察调研。就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参观舒朗展位时,给予舒朗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并寄予厚望,希望“舒朗带领山东女装上台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对吴健民短时间内创立十大品牌的创举赞赏有佳,同时鼓励舒朗继续走“六加一”全产业链掌控之路。

    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舒朗获得了多种奖项和荣誉,去年收获了2009~2010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女装品牌、“十一五”山东省服装行业十大功勋企业,品牌贡献奖•影响中国杰出品牌大奖(2010)等奖项。在由中国服装协会开展的中国服装企业百强排名中,舒朗年年排名靠前;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前后,舒朗仍然排在全国服装企业平均利润率前列,并在2007年位列全国第一,足见其盈利模式和抗风险能力是经得住考验的。

    与诸多已经成功上市的服装企业不同,舒朗既不属于规模巨大的外贸加工型企业,也不属于资金周转率很快的虚拟营销企业,而是一个掌控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同时,舒朗为了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自主品牌创新的号召,加大设计研发能力,坚持采用以直营为主的终端网络模式。要加大研发力度,就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如果采用代理、加盟的方式铺设终端,反馈的市场信息势必不如直营准确和迅速,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和有效监督,因此,这种直营为主的方式从管理、服务到信息反馈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截至记者发稿之日,舒朗在全国29个省市的600余家店铺中,直营比例占到了90%,如此高的直营比例令人称奇,这也使得舒朗在品牌认知度、快速反应等方面已经在业内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中国女装路在何方?

    “舒朗模式”最终能否获得中国证监会的认可?中国本土女装企业成功上市之路还有多远?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舒朗此次“上会被否”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女装未来的全新思考。

    目前,中国女装产业的突出特点是:市场细分化,国际品牌加紧布局中国,竞争愈加激烈,女装企业的设计力量相对薄弱,区域品牌居多。

    如果站在全球高度分析市场格局,可以看到欧美女装品牌凭借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规模,牢牢占据着行业的领先地位;日韩女装特别是韩国女装,近年来脱颖而出,已经开始引领全世界年轻人的时尚潮流。在中国,除了国外高端品牌LV、GUCCI外,H&M、ZARA、C&A也已经纷纷涌入,这使得中国女装市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我们注意到上述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国市场运作采用的均是直营方式,而没有采取代理加盟的扩张方式,不少已经成功上市的服装企业也将上市后募集的大量资金用于自营店铺的拓展,如美邦、森马等在黄金地段开设数层楼高的大店,以此逐步改变加盟代理多、直营少的现状。这个现象至少说明了自营为主是成功品牌选择并不断追求的目标,或许舒朗以及更多与舒朗发展模式类似的本土企业需要时间去得到国内资本市场的认可。

    女装具有技术含量高、时尚性强、批量小、周期短、变化快等特点,可以说设计是女装的灵魂。与国际品牌相比,本土的女装品牌设计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鼓励自主品牌创新,这就需要加强设计研发能力,但市场作为“微笑曲线”的另一端,如果把握不好,设计研发也无从谈起。因此,把控好从市场—设计—面辅料采购—生产—市场的全产业链才能真正解决设计不适应市场、面辅料配套跟不上设计发展、市场细分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伴随着近两年杭州女装、深圳女装的迅速崛起,“南装北上”已经成为中国女装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女装区域特征依然突出。中国女装品牌的数量增长较快,但女装品牌的区域性较强,在全国范围内女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低且不稳定。

    北方女装品牌在南方崭露头角的就更少了,像舒朗这样成功过江的北方女装品牌可谓凤毛麟角,29个省市如此之广的覆盖范围更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如果跨河跨江都不行,我们的中国女装又该如何跨海呢?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