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联播:珠三角代工企业临生存考验 成本上升毛利润仅5%
发表时间:2010-07-23    作者:经济信息联播  发表评论()

  其实,在富士康内迁之前,广东省政府就提出了腾笼换鸟 的产业转移战略,要求一些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低的企业转移出去。当今天富士康将生产企业大举内迁的时候,对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企业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在涨薪等多重因素的重压之下,这些代工企业目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状况呢?他们是否会选择富士康的内迁之路呢?来看记者在珠三角的调查。

  东莞能率科技有限公司处长尹力如:“我认为这是一种趋势,在广东费用再回到这种条件的时候,我相信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企业会考虑内迁来降低成本。”

  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负责人,尹力如告诉记者,最近他们一直在承受由富士康引发的新一轮加薪潮、外迁潮所带来的压力。现在珠三角地区代工企业,30年前的优势已经一去不复返,高成本的压力正在考验着每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

  深圳鑫巨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建华:“对我们影响很大。每家企业都叫苦连天,这叫雪上加霜。”

  美尔顿车业(东莞)有限公司 管理部经理马书保:“其实很多企业为了维持在苦苦的支撑啊,甚至毛利润会降低到5%以下。”

  马书保告诉记者,毛利润降低到5%以下,这就意味着企业正挣扎在生存与倒闭的临界点上。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自从富士康事件以后,对整个珠三角都带来了一个整体的薪酬压力。00::07:23如果工人的工资再涨个3%至5%的话,基本上就不要说没钱可赚了,不亏本就不错了,这里面稍不留意就亏本。”

  长期研究珠三角区域经济的林江告诉记者,不断上涨的工资是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代工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上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外贸环境变化和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等因素,使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和经济实力不强的代工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记者在东莞调查发现,代工企业的利润大幅下滑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服装、制鞋、电子等行业都普遍存在。那么,企业能否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抵消上涨的成本呢?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他们(国外客商)有一个杀手锏,你要提价,我就不给你做,我就到越南、柬埔寨去做,那么我们的出口商就提不了价。”

  转移内迁 珠三角代工企业的救命稻草

  在调查中,我们的记者了解到,曾经以 “中国制造” 为标志的珠三角代工企业群,正在遭遇剧烈震荡,来自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东的外贸出口,并没有随着国际经济逐渐复苏而出现反弹,相反,增幅却明显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今年1到5月,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79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低于全国44%的增长幅度。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珠三角昔日靠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代工企业,正在酝酿大规模内迁。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东莞市绿洲印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印刷各种说明书、彩卡、吊牌等业务的独资企业,今天虽然是星期日,但是在工厂记者看到,生产车间仍然是一片繁忙。就是这样一个运营良好的企业,最近也正在打算往内地转移。

  东莞市绿洲印刷有限公司经理林艳:“目前据我们了解,一些大公司大企业,比如伟创力,他们都已经往内迁,作为我们这些中小型企业来讲,我们确实也想找到一些商机,到内地找一些机会。我们的一些客户也在往内地迁移。”

  与林艳有相同打算和想法的企业负责人,在珠三角地区还不在少数。刘建华是深圳一家生产电子产品代工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他们已在江西全南县开始建设九万平米的厂房,准备将企业搬迁过去,以此解决企业的生存危机。

  深圳鑫巨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建华:“深圳寸土寸金,再扩展也比较难,加上水电、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费用的增加,可是外单的成本并不增加,下单的价格并不会因为我们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刘建华说,未来他们还会在东北、长三角和西南投资建厂,逐步完成企业向内地转移。

  深圳鑫巨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建华:“从生存发展上考虑,走出去的心态是很迫切的。”

  据调查,现在珠三角地区有中小代工企业近9万家,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从行业分布看,外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对于这样大规模的内迁,有关专家认为,珠三角地区正在实现一个制度的变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产业转移升级或者说企业外迁,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他是一个趋势,如果珠三角不经历这么一个阵痛,这么一个转变,我们很难实现一个制度的变迁。”

  内地产业链不配套 代工企业内迁有讲究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内迁是大多数代工企业的一种共识,但是,对于30年来,珠三角地区形成的完善的产业链和稳定的客户资源,让很多企业在真正要实施产业转移的时候,还是非常犹豫。于是,大部分企业一箭双雕,选择了将总部留在珠三角,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企业转移出去的做法。接着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东莞大朗镇经营毛纺织企业的曾天仁,早在几年前就计划着将企业迁往内地,然而时至今日,企业的内迁尚未全部完成。

  东莞茂志针织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曾天仁:“我们六年以前就把劳动密集型转到内地,当初的转移还是为了降低成本,内地和广东比较起来,它有两大优势,第一 劳动力成本要比广东低20%,第二 土地呀、水电呀比广东便宜。”

  曾天仁告诉记者,在企业转移的过程中,他发现,尽管内地的土地、劳动力比东莞便宜很多,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配套产业的原材料在当地无法解决。

  东莞茂志针织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曾天仁:“东莞这个地方一二十年形成的产业链配套齐全,要设备有设备,要辅料有辅料,要原料有原料,要技术有技术。到内地只能转劳动密集型对产业链不高的转过去。”

  曾天仁说,现在他们只能将劳动密集型的车间转移到内地,而将研发和销售等业务仍然留在东莞。目前在珠三角,像曾天仁他们这样做的企业有很多。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还有些企业为了取得降低成本和产业链配套的双重效果,选择了交通发达的内陆城市作为转移基地。

  美尔顿车业(东莞)有限公司 管理部经理马书保:“我们可能会集中在长三角附近,以上海为中心的分布,另外一点,会在中部以四川重庆为中心可能寻求另一方面的发展。”

  升级创新 代工企业寻找突破口

  经过30年的完善,在珠三角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产业链,因此,有一些代工企业,尽管在生存的边缘线上挣扎着,还是不愿意将企业转移到内地。那么,这些苦苦留下来的企业,怎样在珠三角继续发展,摆脱困境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东莞茂志公司不大的车间里,记者见到崭新的织机有序排列着,仅有几个工人在负责操控这些自动化的织机。曾天仁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手拉织机,现在换上了电脑织机,传统的织机已搬迁到内地。

  东莞茂志针织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曾天仁:“我们实际只是转移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就是不能完全用信息化、工业化这样来生产的(部分)。”

  在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新引进的电脑织机,自动化程度高,每个工人可操控8台机器。曾天仁说,这样可以降低20%的劳动力成本,产量是原来的2.5倍。记者在东莞调查发现,这里的不少企业都采取了这样的应对措施,一方面转移部分企业出去降低成本,使企业能够生存下去,而留在珠三角的产业基地则寻找利润增长的突破口。

  美尔顿车业(东莞)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马书保:“公司逐步导向具有自我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ODM生产,不断发展自己的品牌开发有特色的品牌,去促销国外市场,慢慢转型ODM的工厂。自主品牌已经占到60%到70%。”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还有一些出口型的企业,正在调整整体战略,开始由出口转向内销。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他考虑内销可能在东莞不一定有太大的优势,这个地做外销比较有优势,做内销可能考虑长三角。我调查所得,企业外迁选长三角的比较多,这跟长三角内销的形象做得比较好有关系。”

稿件来源:cctv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0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