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我国首批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浙江海宁经编园区正式建立10周年。
10年前,连很多业内人士都不知道“经编”为何物;10年后,人们一提到经编,就知道有个马桥。
10年前,马桥还是一个以种桑养蚕为主的江南农业小镇;10年后,马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经编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10年,眨眼一瞬;10年,沧海桑田。
外界看马桥经编,惊诧于它的发展速度。
当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在海宁市马桥街道刚刚成立时,那里几乎只有一片空地。短短10年时间,海宁经编产业后来居上,从小到大、从乡镇工业园到省级开发区,并一举崛起为全球最大的经编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代表了中国经编制造的最高水平——马桥经编业发展速度之快、层次之高,被纺织界同行惊叹为“马桥奇迹”。
与此同时,经编产业已跳出传统产业范畴,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建筑、广告等领域广泛应用,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得到有效提高,经编产业的定义被重新书写,高新技术改造后的经编产业获得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作为“马桥奇迹”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回顾10年来的发展历程,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沈顺年感慨良多。
做园区好比滚雪球
记者:作为经编园区10年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回顾10年发展历程,见证10年发展成果之际,您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沈顺年:坚持一种发展理论,多年来进行始终如一的坚持,最终成就的不仅是一个事业,还有可能是一个神话。
10年来,尽管园区发展规划不断得到拓展和修正,但有一点我们一直在贯彻,那就是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坚持“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发展方向。。
10年来,园区始终围绕“中国”、“科技”、“特色”六个字,坚持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立起了规范高效的管理服务机制。
不仅要考虑到今天、明天,还要考虑到后天。假如我们不创新,满足现状或者固步自封,我们今天的优势就可能在明天变成劣势,在后天变成淘汰之势。
做园区就好比滚雪球。10年前,我们还只是乡镇工业园,能力有限,只有走专业化道路,才能把雪聚在一起,捏成一个稍大的雪球,然后创造有比较优势的投资环境去推动它,让雪球滚动。等雪球滚到一定规模,它就能自己滚动,越滚越大。
在我们不断坚持特色的基础上,经编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经编产业也逐渐跳出传统产业的范畴,逐步走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企业也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最明显的变化是现在老板们见面不再只比今年赚多少钱,还要比今年有多少新产品研发,有几个行业标准参与制定,是否拿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荣誉等。
10年来,我最大的感触是不仅要考虑到今天、明天,还要考虑到后天。没有前瞻性的考虑,就不可能有领先一步的发展。假如我们不创新,满足现状或者固步自封,我们今天的优势就可能在明天变成劣势,在后天变成淘汰之势。
遵循规律拓展发展空间
记者:经编当初只是海宁的一个地方特色产业,您为什么能够前瞻性地判断出它有今天如此大的发展空间?
沈顺年:10年前,当经编还是“冷门”小产业的时候,通过与众多专家教授的接触,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经编产业新一轮发展高潮即将到来。如果能在高潮到来之前占据有利位置,取得先机,必将获得巨大发展。
上世纪80年代,经编产业刚开始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中国加速转移,而发韧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海宁经编业此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行业虽小,但科技含量高;从事企业虽少,但竞争对手也少;投资虽大,但利润丰厚。加上一批有技术、懂市场的行业精英在此时已经具备相当高涨的创业热情,如果马桥抓住机会,将填补中国纺织业的一块空白。
综合分析,经编产业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据了解,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和2009年,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您认为原因何在?
当金融风暴渐渐散去之时,马桥经编各项指标都完成得很好,工业总产值达到150多亿元,尤其是效益还是近几年来最好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58%。
沈顺年:早在2007年,我们园区领导就将“转型升级”提上日程,“一要保活命,二要保生命”,并提出“主题先行式”的发展思路——2008年以“科技、品牌、创新”为主题,2009年又以“信心、提升和发展”为主题。未雨绸缪的工作收效非常明显,当2009年金融风暴渐渐散去之时,马桥经编各项指标完成出色,工业总产值达150多亿元,尤其是效益还是近几年来最好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58%。除了“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以外,另外两个原因也是我们度过危机的关键。
第一,我们充分挖掘经编产业自身的特点。经编纺织品相比其他纺织品涉及领域更广,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它同时也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业。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产品开发日益多元化,抵御危机能力也不断增强。
其次,产品市场定位准确和技术创新是我们度过危机的重要保障。海宁经编园区在发展初就确立了经编产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共同发展的目标,并且通过海宁经编产业园这样的集约管理,不但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优化了园区产业链,更为技术创新与创业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近些年来,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设备引进,经编行业产生了质的飞跃,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工业、建筑等多个领域。
科学规划实现发展目标
记者:有人说是正确的决策成就了今天海宁经编产业的成功。您认为海宁经编产业10年快速崛起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沈顺年:马桥没有什么天生优势,能够跟人比的只有三条:一是眼光,二是气魄,三是制度创新。除此之外,科学合理的规划也为海宁经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有“五年一阶段、经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个五年做产业集聚,量越大越好;第二个五年做产业链延伸;第三个五年围绕自主创新、品牌创建和转型升级。
我们还有“123456”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世界经编之都的一个目标,实施区域品牌和自主创新两个工程,强化经编立园、科技兴园和人才强园三大战略,抓好建设产业促进中心、创办经编专业学校、举办全国性的经编服装设计大赛、进行园区扩容四项工作,推进加快培训中心、技术信息中心、检测中心、人才劳力市场、物流贸易中心五大平台建设,打造魅力园区、和谐园区、创新园区、平安园区、实力园区、品牌园区六大园区。
2000年10月,经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挂牌成立,这是浙江省级百家特色工业园区中唯一一个经编针织工业园。在园区成立之初,园区管委会领导层就提出了“辐射全国、接轨世界,打造‘中国经编之都’”的宏伟战略目标,并邀请相关专家制定了园区二十年发展规划。
记者:在做大做强海宁经编产业方面,您目前有什么新的设想和规划,未来10年,您希望给人们的是一个怎样的经编产业园?
引导企业走差异化道路,完善产业链。大的龙头企业应该上快车道,但必须让出低速道给小企业,然后小企业给大企业做补充,风险共担,这才是园区良好的生态圈。
沈顺年:经编园区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同质化竞争,甚至有“成也产业集群、败也产业集群”的说法,这对园区的创业氛围是不利的。我们引导企业走差异化道路,完善产业链。大的龙头企业应该上快车道,但是必须让出低速道给小企业,然后小企业给大企业做补充,风险共担,这才是园区良好的生态圈。
未来,经编园区要建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即技术研发服务、现代物流与贸易、技术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服务、产品检测与标准化、会展与专业市场、人才与财税服务、金融担保服务、资本服务、企业文化,在这十大方面全面建设全面出击,从研发到物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经编产业链。这项产业体系已经被列为全国纺织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工程。
根据规划,到2012年,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将达100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28%;到2020年总产值将达280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35%。
届时,马桥将成为全国领先的经编产业集群和“世界经编之都”。届时,经编产业已经跳出了传统产业,它在技术革新一日千里的时代,完全成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特色成就一个神话——海宁经编管委会沈顺年感怀十年发展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