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意外地穿上样式与传统中山装较接近的中式立领上装,汪洋还表示,希望在中国传统节日里,有更多的人穿中式服装。(2月12日 《南方日报》)
汪洋书记为何倡导穿中式装?他直言不讳两大意义: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拉动中式服装消费。不言而喻,汪洋书记为中式装正视听在引领一场服装革命。
中式装是对中山装承传基础上的革新,既时尚又不失为儒雅庄重。事实上,在2009年10月1日,胡总书记身穿一身深灰中山装出现在阅兵指挥台时,就引发中外媒体的注目,同时也给了人们弘扬中式服装的启迪。数月之后的虎年春节前夕,汪洋再度穿上中式服装在团拜会出现,并号召人们穿中式服装,其产生重大影响可以预料。
本来,中山装由来已久,既在公众中产生良好影响,也在亚洲许多国家中流行。但后来在一段时间内却变得难寻踪影。个中之因,也是众所周知。地方官员都把穿西装视作改革开放的象征。更有某些地方红头文件把西装称为“正装”。每逢地方召开重大会议,还不忘强调穿“正装”。那么,其实也很明显,其他服装就是非“正装”了。这恐怕是中式装难以在中山装发祥地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
说到“正装”,各国因传统文化不同,对“正装”的认同和标准也不一样。在阿拉伯的不少国家世界,他们的“正装”恐怕是穆斯林服装。在中国如果说“正装”,恐怕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认可并一度流行的中山装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正装”。汪洋书记号召人们推介中式装,从一个角度而言,是为“正装”正本清源,恢复中式装及其中山装的本来意义。不言而喻,汪洋书记推介中式装是与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联在一起的。一份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才喜欢洋节的;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有些累。天津市社科院教授郝麦收也曾经指出,“洋”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土”衰。传统文化的淡失酷实迫切要求官员们率先垂范,弘扬传统文化。汪洋书记在春节团拜会这样的重大场合率先垂范,推介中式装,就是掷地有声的举措。
从经济角度而言,推广中式服装成为拉动服装市场,推动民族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个契机。促进改革开放也好,弘扬传统文明也好,还是促进扩大内需也好,都需要方方面面的切入点,推介中式装就是一个很好的能引起公众连锁反应的切入点之一。汪洋书记把之与拉动消费联系在一起,使人们有实在感,必将在南粤大地产生广泛影响。